1、点击页面右上角 ···
2、然后点击 “在浏览器打开”即可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总裁读书会全国领读者联盟主席 宋志平
我在企业工作整整40年,做了30多年大型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其中做中央企业领导18年。有一次,我在给一所商学院的EMBA项目做培训时,有学员向我提了个问题:“这么多年,让您担心的是什么事?”其实类似的问题哈佛商学院的鲍沃教授也曾问过我,这也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
担心自己想错了
“担心自己想错了”,这是2009年我回答鲍沃教授提问时给出的答案。他当时问我:“让您晚上睡不好觉的问题是什么?”我不假思索地说:“怕自己想错了。”
当时我正在国内整合水泥,处在一个比较艰难的阶段。那时自己压力很大,社会上对我整合水泥的质疑声也很大,再加上世界金融危机让中国建材的股价一落千丈。那时我确实睡不好,常想自己是不是想错了,或者说水泥整合要做,但适不适合中国建材这家实力相对弱小的企业来做。
这个问题实际是战略问题,理论上似乎好讲,甚至可以有多个选择;但现实中,如果做了选择,就很难有退路。整合水泥这件事虽然后来被证明做对了,但整个过程中各种担心一直伴随着我。
因此,做正确的选择是企业家的首要任务,战略选择这个问题“纸上谈兵”容易,战场上真刀真枪地去干就没那么简单了。尽管企业里有战略规划部门,也有董事会,但最后的决定在领导者的方寸之间,出了问题也很难推卸给别人。
好在这么多年,无论北新建材、中国建材还是国药集团,我主持做出的决策还没出现过大的失误,每个决策都经过我的深思熟虑。我常讲,决策的事并不像文学作品中那样坚决和果断,有时候最后一分钟还在犹豫,也有的决策是想了很长时间在最后关头取消了。
我们老讲,做企业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战战兢兢地经营,这是企业家做决策时应有的心态。所以这些年来,我在企业里是越做越“胆小”,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今天,我们做的决定也充满了不确定。这有点儿像在大海里航行,即使方向正确,但还要时时注意暗礁,还要随时和恶劣的风暴拼搏。
我也常说要“做好主业”,这里面有两层意思,一是熟悉主业,容易判断;二是业务不要过于分散。我主张要专业化做业务,只有具备相当实力的企业才适合做多元化业务。
“选业务”是企业的一件难事,有的企业能成功,往往在于选对了一项业务,而不少企业的失败往往是由于始终没有选对业务。在选业务上,我常给年轻人讲“四问”和“四不做”,这反映了我对业务选择的慎重。
“四问”是要问自身是否有优势、市场是否有空间、商业模式是否能复制、与资本市场是否能对接;而“四不做”是指产能过剩的项目不做、不赚钱的项目不做、不熟悉的项目不做、有法律风险的项目不做。
做企业,有些错误可以犯,犯了可能还有改正的机会;而有些错误不能犯,是那种一生一世的错误,犯了不会再有改正的机会,而战略选择错误就是这种错误。做正确的事、做正确的选择是十分不容易的事情,常让人陷人迷思,但又必须要做出选择,这就是做企业,尤其是企业家的难事。
以前有位美国管理专家去承德避暑山庄,他了解了乾隆所题“四知书屋”中“知微、知彰、知柔、知刚”的含义之后说,“你们不用跟美国人学管理了,你们老祖宗的这八个字里都有了”。其实,成都的武侯祠里那副知名对联中的“不审势即宽严皆误”,也是讲了战略的事情,而这又是最困难的一点。
担心干部们心里没“数”
企业的经营状况是靠业绩反映的,而业绩是以数字来表达的,企业又是由多层级和多家数组成,所以这些数据就至关重要。
企业的干部,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的管理人员,过去不少人对数字不敏感,喜欢定性说问题,不大会定量讲,有的人对生产经营数字常发生数量级的错误,这常让我担心。
其实不光我们,有一次我去日本,席间一位日本企业家说道:“宋总,您知道我们日本中小企业为什么倒闭这么多吗?是因为企业管理者不识数,不知账上还有多少钱,只顾花销,支票一空头就倒闭了。”
我较早认识到这个问题,以前在北新建材当厂长时就极其重视企业里的经营数字和财务数字。那时,工厂产供销报表的数字如果有错误,我往往一眼就能看出来,干部们常讲,宋总的数字概念真厉害。
由于我们的文化传统,不少干部是不习惯用数字进行思考和管理的,常常讲一大堆的道理,但一问数字就傻眼,张口结舌回答不上来。尤其企业上市后,都要做季报,上市公司就更加重视企业的数字化管理,因此一些精于数字的财务人员被放到了重要的管理岗位,但有的财务人员又不见得懂行业、市场和技术,因为企业的利润归根结底是挣出来的,不是算出来的,这也让我十分担心。
到中国建材后,集团所属企业多了,我觉得对整个企业进行数字化的管理就尤为重要。集团每个月的月度会,都是先让各单位负责人报经营数字,这样的报数型月度会坚持十几年了。一方面是让大家了解各单位真正的经营情况,另一方面是逼着干部将经营数字入脑入心。
企业的干部们只有做到心里有数,才能进行数字化管理,而只有数字化反复对标,企业的各项指标才能循序渐进,这也是个规律。这几年,以数字化为手段推进组织精健化、管理精细化、经营精益化的“三精管理”,使得中国建材在集约化管理和高质量发展方面有了实质性的提高。
我主张企业的干部们要做好自己的经营,不喜欢大家整天去听那些悲观经济学家做“黑天鹅”“灰犀牛”之类的演讲,我喜欢干部们能讲清自己企业的经营数字 KPI(关键绩效指标)、能讲清楚行业上下游情况和市场情况,讲事情时应能回答“是”还是“不是”以及“是多少”,不能总讲“大概”“也许”“可能”之类的。
做企业本本分分做好自己的事就行,能做到好年景多赚点儿,差年景少亏点儿就可以了。企业里有些干部特别热衷对社会宏观发表议论,而对企业的事情却不甚了解。企业是微观经济,需要聚焦和细致,做企业就是要对具体的工作聚焦了再聚焦,要做那种能把企业的事说清楚的“痴迷者”,不做不着边际、大而化之、喜欢议论的干部。
担心做盲目创新
熊比特曾说,企业家的特征是创新和冒险;后来德鲁克说,企业家的特质是识别机遇,冒险不应是企业家的选项,他认为企业家是创新并创造了财富的人。
提到创新,谁都知道企业不创新会死,但盲目创新会等死,在创新过程中死掉的企业确实也不少。企业是营利组织,不是兴趣小组,创新必须要赚钱。
因而我希望企业进行有效的创新,把握好创新的机遇,正确采用适合自己的创新模式;创新不要动不动就追求高科技,其实中科技、低科技、零科技也都可以创新,像今天的许多互联网商业平台,大多是零科技的商业模式创新。我不是反对高科技,因为毕竟能做高科技的只是极少数,而且高科技也有高投入和高风险的一面。
这些年,我看到不少本来做得不错的企业在盲目创新中倒下了,有的对新业务领域并不熟悉就盲目进入,有的“一窝蜂”式地进入同一新业务,不光新业务没做成,往往把老业务也拖垮了。所以,我对盲目创新很担心。
当然,要求企业的每个创新都成功也不大现实,除非不创新或在自己行业里进行专业创新的企业,风险会大大降低。市场上的风投公司常讲他们的成功率有10%就可以,但企业不同于风投,企业创新的成功率应超过70%,这恰恰是企业创新的难度和特点。
企业的创新成功与否,往往不以科技高低论,而应以最后是否赚钱论。以前摩托罗拉曾搞过铱星电话,技术不能算不高,但后来亏了本,严重影响了公司后续的经营。对于企业而言,赚了钱的技术才是好技术,赚了钱的创新才是好创新。
创新不能搞运动,创新和技术进步靠整个工业水平的提高,离不开企业间的配套支持。40年前,我们造汽车希望国产化,当时连烤漆都做不好;而现在特斯拉在上海造电动汽车,我们当年就可以完成全部部件的国产化。就拿我们常讲的芯片来讲,其实芯片要各种半导体工业的配套,这就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创新是个慢工,需要扎扎实实、埋头苦干,不能拔苗助长。
担心得大企业病
企业的逻辑是成长的逻辑,但企业随着成长又会遇到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大企业病,这是我十分担心的问题。西方人把这叫作“帕金森定律”,就是组织会自动形成无效率的宝塔式结构。
确实是这样,企业开始时往往规模不大,业务也相对单一,这时企业的活力比较强。但随着企业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层级和机构越来越多,人员也越来越多,这时就会滋生大企业病。我把大企业病归纳为"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士气低沉、效率低下、管理混乱、投资失误"六种特征,得了大企业病,或六种特征都有,或有其中几种特征。
我以前插队时做过农业技术员,学过给果树剪技,基本逻辑是果树不修剪就会疯长,而疯长的枝叶就会耗费大量的水分和养料,因而通过剪枝控制果树疯长,让果树把更多的养分用于结果上。
其实企业也是一样的,中国建材“三精管理”中的第一精就是组织精健化,就是我们讲的“三减”,即减层级、减机构、减冗员,企业是一边发展,一边“剪枝”,也就是说,组织精健化应该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始终。
在企业建设中,我主张“先进简约”,就是把资金用于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上,在这方面一定要先进;我反对做一些非经营性投资,我不主张厂长的办公室搞大班台、布置金鱼缸等。中国建材再大的工厂也只会有个两三层的小办公楼,几百家工厂一概如此。2002-2012 年的10 年间,中国建材就在北京紫竹院南路的一个小办楼里办公,在香港上市的股份公司也只是租了别人的一层办公楼办公。
中国建材正是在这栋小楼里,从一家年销售收入仅有20亿元、规模很小的公司发展成为世界500强企业。
2013年,中国建材搬入新兴桥附近的一栋新办公楼,办公条件大大改善。我望着那栋25 层高的办公楼,不由想起了帕金森定律里讲的“金字塔”,所以我跟干部们讲要克服大企业病,也把中国建材未来的发展目标调整为高质量的稳健发展。
其实,也有不少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陷入大企业病的泥沼。当年美国世界通信公司和安然公司都曾是辉煌一时的企业,却顷刻间倒下了,做企业没有强者恒强的道理。
英国物理学家杰弗里·韦斯特在他写的《规模——复杂世界的简单法则》一书中讲了一个重要逻辑:企业随着规模的扩张,效能会下降,当扩张到一定规模,企业内部就会支离破碎,一遇到风吹草动就会轰然倒下。韦斯特给大企业病找到了理论解释。
担心市场恶性竞争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但竞争有好竞争也有坏竞争,良性竞争是好竞争,而恶性竞争是坏竞争。这些年我在做企业的过程中,对市场中时不时发生恶性竞争常感到头痛。
市场经济是过剩经济,也就是无论哪种产品都会做到过剩,产品的价格会随着过剩而降低,用价格信号调节产业的投向。这是理想的市场自由竞争的原理。但在现实中很难做到理性竞争,在投资上也有不少盲目的行为。
恶性竞争者往往做三件事:一是过剩的领域还要投资,总相信自己能打垮别人;二是为了抢占市场不惜赔本竞争;三是走“劣质低价”的路线,假冒伪劣以低价进行竞争。本来是一个稳定的市场,一下子就被个别恶性竞争者搞得一塌糊涂。
不能把自由竞争理论当成教条,现在一些人认为只要竞争就是对的,也有些企业做销售的干部比狠斗勇、搞恶性竞争。其实,即使在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不光有《反垄断法》,还有《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对低价的倾销式竞争。
我在做企业的过程中比较重视“市场竞合”和“优质优价”的经营思路,市场中的同行之间不光要进行竞争,还要有合作,不刻意去挖别人的墙脚,不去做红海竞争而是要蓝海竞合。
其实在中国水泥行业里,中国建材不光是最大的水泥供应商,还是最大的技术装备服务商,中国建材也是把最好最新的技术和装备提供给同行,这符合中国建材的竞合策略。
在优质优价方面,我认为质量有成本,所以好的产品价格高些客户是能接受的。当年我从北新建材离开时,给北新建材的年轻人留下了“质量上上、价格中上”的八字经营方针,北新建材到现在一直坚持,由于它的产品质量一贯地好、服务一贯地好,这些年全国著名的项目均采用了它的龙牌石膏板。
中国建材“两材”重组后,我给中材国际这家做全球水泥技术装备的企业制定了“五优”经营方针,即“优质、优技、优服、优价、优利”,不再靠拼价格进行竞争,即使和跨国公司之间,我们也主张大家合作、联合开发第三方市场,不吃独食,这种包容性经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企业的经营方法上,以前讲得比较多的是“量本利”,即加大销量可以降低产品的单位固定费用,从而降低产品单位成本;但在过剩市场的情况下,企业无法加大销量,多生产意味着加大库存,不但不能降低成本,还会增加资金占用。
因此,中国建材推行“价本利”的经营方法,就是稳价降本的经营,这些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我做过10 年销售工作,我觉得销售工作不能一味地靠降价和赊账,而是要靠质量和服务,尤其是为客户多做些特殊的增值服务。
我也特别反对自己的销售人员去压价销售,因为作为行业领先企业如果带头打价格战,整个行业的未来将不堪设想。企业经营要达己达人,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协同、共生、共赢、共享,企业的目的是让社会更美好。
宋志平:老板应该做的10件事
水泥 11-05
宋志平对话赫尔曼·西蒙:打价格战不可能有真正的利润
水泥 10-12
宋志平新作《有效的经营者》金句100条
水泥 09-25
宋志平《有效的经营者》,一本价值百万的经管书
水泥 09-18
宋志平的《有效的经营者》是怎样炼成的
水泥 09-18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资本是企业家创新的杠杆
水泥 07-13
宋志平:我做企业的三个基点之创新篇
水泥 05-22
宋志平力作《稳健经营》讲透企业新活法
水泥 04-08
宋志平《经营30条》100条金句
水泥 04-03
宋志平:如何破解行业内卷
水泥 01-05
宋志平对话梁晓声:我们都是平凡人,平凡之事也能做到最好
水泥 01-03
对于产业内卷问题,宋志平说了五句话
水泥 12-25
宋志平:国家、企业有困难才是企业家大显身手的时候
水泥 12-12
宋志平:我一点也不厉害 只是用了多一倍的时间做了两件事
水泥 12-11
宋志平:企业不创新会死,盲目创新死得更快;企业家应该百折不挠
水泥 12-11
宋志平在2023年金融街论坛年会“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服务”主论坛上发表致辞
水泥 11-17
宋志平:经营企业40年,我总结了30条建议
水泥 11-09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资本市场日益成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器”
水泥 10-30
制造业智能化发展要“两翼齐飞”
水泥 09-22
宋志平:义利相兼,从企业价值到社会价值
水泥 09-12
宋志平的经营之道:从量本利到价本利,从红海到蓝海
水泥 07-20
宋志平:判断企业的好坏的7个标准
水泥 05-09
宋志平:10年出21本书我是如何完成的
水泥 04-29
宋志平荣获“管理科学奖”特殊贡献奖并作主题演讲
水泥 04-20
宋志平:解码《三精管理》增订版,打造中国式管理工法
水泥 04-18
判断一个企业的好坏,看这7点就够了!
水泥 04-17
宋志平:企业不创新是等死,但盲目创新会找死
水泥 04-06
宋志平:战略赢是大赢,战略输是大输
水泥 04-06
宋志平:跨越周期,构建新的竞争优势
水泥 03-31
宋志平:企业怎样既做大又做强
水泥 03-28
宋志平: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水泥 03-24
为什么做企业一定要读宋志平?
水泥 03-15
宋志平:谁是企业家?企业家的特质是什么?
水泥 03-08
宋志平:我的100条感悟
水泥 03-02
宋志平:深切缅怀厉以宁教授
水泥 03-02
宋志平:加强五种能力建设,全面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水泥 02-22
宋志平:什么样的公司才是高质量的上市公司
水泥 02-14
宋志平:从管理到治理,规范治理才能基业长青
水泥 01-31
宋志平为何被称为中国的稻盛和夫
水泥 01-20
WCA第六届会员大会:宋志平主席致辞
水泥 01-14
WCA第六届会员大会顺利召开
水泥 01-14
WCA 第六届会员大会召开
水泥 01-13
宋志平:我对企业2023年工作的建议
水泥 12-31
宋志平:上医治未病,风险要可控可承受
水泥 12-30
宋志平:管理工法,管理制胜的法宝
水泥 12-26
宋志平荣获“并购终身成就奖”
水泥 12-18
董明珠对话宋志平:制造企业要守主阵地、练硬功夫、打持久战
水泥 12-14
宋志平:我的困难观
水泥 12-12
宋志平:摆脱恶性竞争,走向良性竞合
水泥 11-30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到上海海螺创业调研指导
水泥 11-30
放大
打开水泥网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