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 新华网 谭喆 丁文杰 2015-04-09
并购世界混凝土机械第一品牌普茨迈斯特,用法律武器“叫板”美国总统奥巴马和美国有关机构,深耕“一带一路”……在追逐全球化梦想的道路上,中国民营工程机械企业三一重工一步一个脚印。
“三一国际化进程正处在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期,我们的目标是未来5至10年,实现三一从‘出生’那天起的梦想——成为真正世界级企业。”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近年来,三一重工和中国众多企业一样,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但这条“走出去”的道路并非坦途,“馅饼”与“陷阱”同在。
“惹的事不少,赚的钱不多。”向文波这样总结这家企业在国际化实践中一度经历的坎坷,起诉美国外国在美投资委员会(CFIUS)和总统奥巴马正是其中一例。
2012年,奥巴马根据CFIUS的建议,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阻止三一在美关联公司罗尔斯收购俄勒冈州海军军事基地附近的4座风力发电厂。
不甘被误解的“草根”三一决意拿起法律武器,在美国起诉CFIUS和奥巴马。当外界多认为这不过是以卵击石之举时,去年7月传来了胜诉消息。
法院裁定,美方行为侵害了中方的合法权益,中方应当被允许质证。判决书说,奥巴马的禁令违法了程序正义,剥夺了中方的合法权益。美国政府应遵循相应程序,公开相关决定所依据的非保密信息,并给予中方公司在了解相关信息后回应的机会。
谈起这个当初“为尊严而战”的案件,向文波表示,过程比结果重要,“我们希望给其他中国赴美投资企业提供借鉴,在遇到不公平待遇时运用国际化思维解决问题”。
“三一走过弯路,起初对海外市场判断太乐观,导致快速扩张,甚至一度以为会几句外语出去就能搞国际化,现在想来过于激进。”向文波说,但无论如何,企业“走出去”都是必然选择。
目前,三一拥有美国、德国、印度、巴西等多个海外研发和制造基地,集团业务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三一重工海外业务保持逆势增长,2011年至2013年海外销售额分别为34.25亿元、87.40亿元、108.74亿元。
2014年,这一数字达到约120亿元,再创新高,占三一整体营收1/3左右;今年一季度海外销售占比更高达50%,海外市场的巨大潜力进一步得到释放。
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也曾坦言:“如果没有国际化,三一最多就是个大一点的个体户而已。”
这家中国民企的国际化征程始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二年,2002年首次将设备销往海外,但服务、售后支撑体系等出现的问题使三一开始反思在海外构建产业链的必要性。
曾经有印度客户提出服务请求,三一当天就派出工程师从中国前往协助解决,谁料辗转飞机、火车、牛车等多种交通工具,历时4天“跋山涉水”方才抵达。
一些新兴市场的基础设施落后,对三一海外销售服务造成了的巨大挑战。为此,三一开始深入推进本土化战略,并加强与海外企业的合作和运营。
2012年,三一吞下视为“偶像”的世界混凝土机械第一品牌——德国“大象”普茨迈斯特。这场看似偶然的收购,被向文波形容为“结婚是一夜的事,暗恋在很多年前就已开始”。
“进驻德国,我们在距‘大象’约1个多小时车程的地方投资建厂。那时压力很大,别人不相信一个传统中国制造业企业怎么能占领德国市场,而且全球最知名的两家同行业公司都是德国企业。”向文波说。
当时,德国产品的诸多高标准让三一“震惊”。面临技术上的壁垒,三一只能迎难而上,耗时两年半研发出完全符合德国标准的多款产品,因为相信“在德国把这个产品做出来,是能够走到全世界的”。
在三一重工副总裁贺东东看来,企业“走出去”一定得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果连这个起码的产品问题都解决不了,价格降不下来,技术提不上去,国际化无论做什么并购,做什么投资,一定失败”。
德国人通过几年时间近距离观察三一在“家门口”的表现,终于相信“这群中国人是来真的”。正是这些年在当地的深耕努力,才让后来在欧洲经济寒潮中负债率居高不下的“大象”普茨迈斯特主动寻求被三一收购。
然而,挑战才刚刚开始。如何通过文化管理、战略转型将“大象”从泥淖中拉出,考验着三一的现代企业管理智慧。
“我们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组建最好的德国团队。但发现我们的面试变成被面试,竞聘者90%时间是在考察我们:‘你们的策略是什么’‘核心技术在哪里’‘在德国发展路径是什么’,只有这些问题回答令他们满意,他们才考虑加入。”贺东东说。
这也让三一愈发认识国际化道路上树立企业品牌核心价值的重要性,只有通过文化重新筛选,三一的理念才能获得外国人广泛认可。因此,“品质改变世界”,这句在三一厂区格外醒目的标语,成为这家中国企业的自赋使命。
向文波说,三一强调在海外建立本土基因,保持了纯正“德国血统”的“大象”通过并购后的战略调整,去年实现盈利2000多万欧元。
2013年,三一国际化进入全面盈利时代。同年,中国擘画的“一带一路”重大战略也为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引领和推动作用。
“三一目前70%—80%的市场就在‘一带一路’这条世界跨度最长的经济走廊上,未来这一战略的深入推进将为中国企业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提供重大机遇。”向文波表示,三一将借助聚焦重点产品、聚焦重点区域的“双聚战略”持续发力海外市场。
天山股份:规划在十四五末实现控制海外产能1000万吨
水泥 04-03
中材国际召开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
水泥 04-03
混凝土价格持续下滑!停产半停产企业持续增加!协会发倡议书!
混凝土 03-21
2024年预拌混凝土产量24.9亿立方米,同比下降10.1%!
水泥,混凝土 02-26
2024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应收账款1.04万亿!
水泥,混凝土 02-26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的销售利润率在2024年达到了最大降幅
水泥,混凝土 02-26
5000t/d熟料线投产!海螺2025年持续发力
水泥 02-12
工地“信息流”蕴含大国经济投资活力
混凝土,骨料 01-15
引领耐磨堆焊新时代!锦华焊接科技年度盛典召开!
水泥 01-08
吴文贵:积极构建预拌混凝土产业生态
混凝土 12-23
钟伟荣:混凝土行业内卷相对严重,无序竞争逐渐成为常态
混凝土 12-20
徐永模:行业下行期也是重组的机遇期
混凝土 12-20
周育先作为中央企业代表之一参加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
水泥 12-04
中材国际:国内业务承压 境外业务增长态势良好
水泥 12-04
高登榜:水泥产业需处理好规模与环保矛盾
水泥 11-25
将收购南非水泥企业股权 华新水泥获中国进出口银行支持
水泥 11-22
冀东水泥:将进一步加大在南非的投资力度
水泥 10-15
工信部再次发文!事关水泥行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水泥 09-23
一切成本皆可控!富平生态水泥在降本增效中“谋生机”
水泥 09-12
海外一条5000t/d熟料生产线点火
水泥 08-28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水泥 07-25
新亚强:股票波动大,非理性炒作风险需警惕
水泥,骨料 07-09
江苏省组织装备制造企业参加中国装备制造出海系列活动——2024中俄产业合作交流会
骨料 07-04
培植新质生产力 促进混凝土行业高质量发展
水泥 06-03
非洲、拉美、中东 海螺水泥确定海外扩张方向
水泥 05-31
华新入选中国上市公司共建“一带一路”十年百篇最佳实践案例
水泥 05-28
水泥行业破冰之路:应对设备更新与资金短缺的双重挑战
水泥 05-07
超低排放势在必行 水泥厂粉尘治理有妙招
水泥 04-07
海外产能全国第一 海螺水泥“走出去”步伐不会停
水泥 03-20
西部水泥股价大涨!水泥出海成业绩救星
水泥 03-19
鱼峰集团:找活路,活下去!
水泥 03-06
步伐加快!中国建材、海螺、华新等积极“向外”扩展
水泥 02-21
桂桐生一行拜访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
水泥 01-18
海螺水泥:十年风雨兼程 共建“一带一路”硕果累累
水泥 01-03
红狮集团2024新年致辞
水泥 12-31
周育先:ESG理念助推企业迈向“一带一路”国际化新征程
水泥 12-29
[评论]华新水泥海外扩张加速,“走出去”或是一剂良药?
焦点,企业,水泥 12-29
印尼副总统马鲁夫亲临任抹红狮捐助活动现场
水泥 12-11
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是一种什么体验?听听海螺人的心声
水泥 12-08
全市场首单!华新成功发行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公司债券
水泥 12-06
葛洲坝水泥总经理杨丹赴哈萨克斯坦考察调研
水泥 11-24
践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擘画千岛之国上的海螺绘卷
水泥 11-22
海螺集团:弘扬企业家精神 争创世界一流企业
水泥 11-17
浙江省委书记率团出海!红狮集团等企业将目光和资金投向印尼!
水泥 11-16
美翻了!一起看看“一带一路”上的海螺工厂
水泥 11-12
“一带一路”上的海螺美丽工厂
水泥 11-10
践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海螺水泥深耕柬埔寨结硕果
水泥 11-10
中国建材:两端发力打造建材领域现代化产业体系
水泥 11-02
中交二航局:厦门市第三东通道开工 创下福建省桥梁新纪录
水泥 11-01
印尼东加红狮海运销售成功首发
水泥 10-29
放大
打开水泥网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