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点击页面右上角 ···
2、然后点击 “在浏览器打开”即可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如何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政协副秘书长张广东把目光锁定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上。
加快产业低碳化和数字化转型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涉及经济、产业、科技进步和体制机制等各方面,需要付出长期艰苦不懈的努力,必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张广东说。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张广东建议,加快传统产业节能降碳和绿色低碳转型,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绿色制造技术对各产业进行全链条改造,促进互联网、人工智能、绿色制造技术向各产业领域渗透,加快推进产业低碳化和数字化转型。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发展,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加大太阳能、风能、氢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技术研发和应用,提高能源产业中的新能源生产比重。加快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进程,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大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展节能和环境治理新技术,扩大资源循环利用,壮大节能环保低碳产业。
能源是减碳去碳的重点领域。张广东认为,应合理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煤炭减量步伐。做好产业结构调整与能耗双控的衔接,着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绿色低碳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实施工业能效提升行动,强化建筑节能降耗,鼓励发展公共交通,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高电网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和调控能力。
科技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举措。张广东建议,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的科技发展战略与规划,组织重大科技研发与示范项目,加快推广应用节能降碳技术,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加强对节能与提高能效、氢燃料电池、大规模储能、智能电网、碳捕集与封存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投入,实施低碳和零碳技术示范项目,加强低碳和零碳技术的批广应用。强化市场机制作用,引导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 向,推动绿色制造技术突破和迭代升级,大力培育绿色制造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为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注入新动力。
以系统观念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须有系统观念。在张广东看来,首先要完善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体系。他建议,完善财税政策,研究制定低碳产品减免企业所得税和低碳设备抵扣企业所得税等政策,加快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碳税制度。建立健全政府绿色采购标准,加大绿色低碳产品采购力度。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增加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设立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领域发展。完善投资政策,严控煤电、钢铁、电解铝、水泥、石化等高碳项目投资,加大对绿色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碳捕集与封存等项目的支持。
张广东说,其次要发挥市场机制对碳减排的积极作用。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增加碳排放配额分配的透明度,完善碳交易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加快形成具有约束力的碳价机制,促进碳交易市场发展。探索逐步与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接轨。开展交易产品和交易方式多样化的试点,研究制定相应的监管规则。探索建立与碳资产和碳交易相关的会计准则。建立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和认证制度,以及低碳认证、技术规范、认证模式、认证程序和认证监管方式。健全有利于节能降碳的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差别化电价、分时电价和居民阶梯电价政策,严禁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电价优惠,利用价格手段促进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此外,要健全绿色低碳发展的统计、监测和监管体系,完善绿色低碳转型治理体制,推动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绿色低碳治理体系。
张广东还建议,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鼓励使用节能减排的绿色产品。加快建立绿色产品专门的流通渠道,建立绿色批发市场、绿色商场、节能超市、节水超市等绿色流通主体,推动市场、商场、超市、旅游商品专卖店等流通企业在显著位置开设绿色产品销售专区。推广利用“互联网+”促进绿色消费,推动电子商务企业直销或与实体企业合作经营绿色产品和服务。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公交专用道、快速公交系统建设,加强自行车专用道和行人步道等城市慢行系统建设,推广网约车、共享单车、汽车租赁等共享交通模式,增强绿色出行激励的有效性。
水泥行业首张碳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落户中国建材
水泥 11-13
水泥网独家:从云南公布能效“领跑者”说到遴选规则修订
水泥 11-07
央视《焦点访谈》聚焦海螺集团绿色低碳发展
水泥 11-05
仕净科技:助力水泥行业绿色转型的“碳”路先锋
水泥 11-04
水泥网独家:闫浩春:筑梦蓝天 探索水泥业在碳市场背景下的绿色足迹
水泥 11-01
向“绿”而行,“碳”寻新路!水泥行业开启低碳转型新征程
水泥 10-31
水泥网独家:海螺水泥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研发与应用
水泥 10-29
叶家元:水泥工业低碳发展技术路径与展望
水泥 10-29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水泥新材院副院长叶家元:水泥工业减碳有5个重要技术方向
水泥 10-25
国检集团认证评价中心总经理闫浩春:碳市场背景下水泥行业面临成本上升的风险
水泥 10-25
国家发改委发布《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
水泥 10-25
“2024中国水泥双碳大会暨第十二届节能环保技术交流大会”隆重召开
水泥 10-24
中国水泥网董事长邵俊:“双碳”,既是责任,是成本,也是效益
水泥 10-24
火热签到中!“2024中国水泥双碳大会 暨第十二届节能环保技术交流大会”召开在即
水泥 10-23
第七届中国水泥工业烧成技术研讨会暨2024新型低碳水泥大会即将在武汉召开
水泥 10-22
水泥熟料是什么?水泥熟料的用途有哪些?
水泥 10-21
“碳”启新篇!2024中国水泥双碳大会即将启幕
水泥 10-18
吴笑梅:替代燃料助力水泥行业低碳转型
水泥 10-18
闫浩春:碳市场扩容 水泥企业如何打造绿色竞争力?
水泥 10-17
翟冠杰:地聚物水泥——最具市场潜力的低碳水泥
水泥 10-16
水泥网独家:水泥企业称错峰生产仍是行业稳发展的关键 但需注意两个问题
水泥 10-15
水泥网独家:碳价站稳100元/吨 水泥企业未来买碳可能真不便宜!
水泥 10-15
投资9270万元!华润水泥碳捕集利用项目明年二月投产
水泥 10-12
李建:通过能耗、环保、安全等标准引导低效产能退出
水泥 09-29
国内九大碳排放交易所大盘点!
水泥 09-27
一图看懂水泥行业碳排放计算规则主要改变
水泥 09-26
31家水泥重点排放单位!重庆发布2023年度碳排放配额分配实施方案
水泥 09-25
水泥网独家:水泥行业纳入碳市场方案基本成型,行业有何影响?企业如何应对?
水泥 09-25
中国建材集团与沙特阿美宣布开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水泥 09-24
水泥网独家:水泥企业如何实现真正有效的碳减排?
水泥 09-24
国家发改委组织申报第二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
水泥 09-23
生态环境部发布水泥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及核查技术指南
水泥 09-18
世纪新峰水泥的新思路
水泥 09-15
水泥网独家:即将纳入碳市场!水泥上市公司们都有哪些动作?
水泥 09-13
水泥网独家:水泥行业碳中和的难点在哪?
水泥 09-13
塔牌集团:碳排放标准趋严有利于出清部分落后产能
水泥 09-13
水泥网独家:水泥行业迎来新机遇 碳资产管理或成利润增长点
水泥 09-12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工作方案》公开征求意见!
水泥 09-09
推动水泥行业压减过剩产能!四川发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水泥 09-06
水泥网独家:全国碳市场扩容,水泥行业做好准备了吗?
水泥 09-05
[2024年10月24-25日 安徽芜湖] 2024中国水泥双碳大会暨第十二届节能环保技术交流大会
水泥 09-04
上峰水泥:多措并举推动碳减排
水泥 08-29
水泥网独家:效益、降碳两不误 钢渣捕碳在水泥行业很有“钱”途
水泥 08-28
国家发展改革委征求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
水泥 08-27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
水泥 08-02
嵩基水泥获“河南省碳资产管理示范企业”
水泥 07-29
全球首个无窑水泥厂启用!
水泥 07-25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国水泥行业发展走势回顾、展望及对策建议
水泥 07-23
碳排放数据质量破阻观察
水泥 06-25
李坤明:水泥行业能效现状与未来发展
水泥 06-20
放大
打开水泥网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