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点击页面右上角 ···
2、然后点击 “在浏览器打开”即可
说到《论语》,这些年来我反复诵读原文,也看过不少白话文译本,脑海中搭建起孔子主要思想的立体框架,这不仅影响了我做企业的思路,也由此构筑了我的企业观。
但同时,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我感觉自己只理解了一些皮毛,内心还有很多问题。去年(2014年)卸任国药董事长后,我的时间相对宽松了些,“五一”假期来到曲阜孔子研究院学习了3天,杨朝明院长给我做了悉心的指导,后来学院还给我发了研究员聘书。
其实,在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一些大企业家常常会到僻静的地方静思,考虑一些哲学命题和终极问题。今天,中国的企业家也到了潜心学习、静心顿悟的时候了。
我觉得曲阜就是一个可以让人静下来的地方,面对圣人,我们可以叩问自己的心灵,理一理思路,想想做人做事的道理和人生方向。
图为曲阜高铁站广场上的大型孔子雕像,由中国建材赞助修建
从去年(2014年)“五一”到现在时隔一年多,这一年多来我有哪些知识活学活用了?有哪些新的思考?借今天这个机会,正好跟大家做一个汇报交流。
在孔子的故里谈孔子、谈《论语》是有压力的,我今天就班门弄斧,从企业实践的角度讲讲学习《论语》的体会以及《论语》对于企业的指导价值。
我体会,学习《论语》既要通读也要精读,一些经典语录更要反复学习、揣摩和升华。但同时,学习《论语》和孔子思想要把握主要精髓,不能拘泥于机械的背诵,更不能生搬硬套。
尤其做企业,要结合实际,学以致用,把《论语》的思想与现代管理思想对接,做到古为今用、中西合璧。
现代企业管理包括几个大的方面,一是战略和文化,二是组织行为,三是量化分析,四是科技创新,五是市场运作。在这些工作中,《论语》给我们的帮助更多是在企业战略、文化、组织行为管理以及市场运作方面。
孔子生活在一个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一个信息落后的时代,其思想大部分集中在治国理政、人际关系、组织行为等方面,更多地是在讲修己安人的哲理,因此《论语》等著作无法回答我们今天的所有问题。
但是,孔子思考人性与人的价值,他的思想具有超越性的意义,他的“仁者爱人”的人文精神、“敬天爱人”的平凡思想、“天下为公”的治理理念、“过犹不及”的辩证哲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治学态度,“克己复礼”的廉政精神、“节用爱民”的民本思想,以及其个人达观的精神、仁爱的情怀、对名利的平常心,等等,既可以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份指南,指引我们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也可以成为管理者内心的一面镜子,时时校正我们心灵的方向。
下面,我从5个方面跟大家谈谈我的体会。
关于企业的发展观
企业到底该怎么发展?孔子有两个重要观点可以用来考量我们对企业发展“度”的把握,以及处理企业与社会及自然的关系。即“过犹不及”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过犹不及”的“中道”思想与我们今天讲的新常态下的平常心一脉相承。我主张做企业要把握度和平衡:一是不要什么都做,有舍才有得;二是考虑可持续,既要看眼前更要计长远;三是考虑承受度和风险,有底线思维;四是订立“三分天下”的市场战略,而不是包打天下。
拿发展目标来说,企业是不是规模越大越好、增速越快越好呢?过去我们多强调企业要做大,后来在做大的基础上又强调做强做优。“大”指的是实力,“强”指的是竞争力,“优”指的是效率。
也就是说,企业在订立目标时,不止是追求规模,还要提高竞争力、优化企业资源、提高企业效率。
现在(2015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GDP增速从过去的两位数降至7%左右,这对于很多习惯于依靠投资和要素拉动的企业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前些年我去日本调研时,三菱集团的社长跟我说,日本的年轻人很向往30年前的经济高速增长时代,但那时虽然日本经济发展很快,环境等问题却很突出,大街上人人戴口罩,近海没有鱼,河流都是臭水沟。
现在日本GDP增幅很小,但是经济发展很好,城市也很环保。在东京和大阪,我对当地中国人的就业压力和消费水平做过了解,得到的答案是,他们在日本生活比在北京、上海轻松。
对于我国来说,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这是必经的过程。我国的GDP基数巨大,市场容量广阔,只要调整思路,不断改革创新,一定会在转型阵痛后迎来新生。
再拿产业发展来说,过去这些年,市场上一哄而上建起很多钢铁厂、水泥厂,时至今日,钢铁、水泥等行业都过剩30%左右,恶性竞争严重。
所谓“过犹不及”,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所以,我在前几年重庆召开的中国企业家年会上呼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学会适得其位和适可而止。”
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平衡、节制和可持续原则,过剩经济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修正市场,化解矛盾,通过以销定产等方式保持供与求、销量与价格的动态平衡,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行业与企业价值。
在做事方面,我主张中庸之道,就是把握“中道”,力求达到最佳状态,做事把握的点位最好处于0.618黄金分割点。
上世纪60年代,华罗庚教授运用黄金分割理论,研究出著名的“优选法”,其后在全国广为应用,为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资源作出了巨大贡献。我理想中的黄金分割点是:凡事不做激进派,不做落后派,做个促进派。
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点告诫我们,要处理好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做人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做事要把握分寸。
做企业也是一样,要学会换位思考,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处理好企业与自然、社会、员工、竞争者的四大关系,实现和谐发展。
前不久(2015年),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来中国做了一场演讲,他说自己所有的成功之道都抵不过8个字:敬天爱人、利他之心。稻盛和夫信奉“至诚”之道,他是我敬佩的企业前辈,他完全是靠儒家文化、佛学教义等东方思想,先后做成了京瓷与KDDI两家世界500强企业,80多岁时又临危受命,出任日航董事长,带领这家濒临破产的企业迅速扭亏为盈。
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我们中国有五千年文明,有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这些思想能不能用于现代企业管理?稻盛和夫的故事给出了肯定的回答,采用东方管理思想完全可以做出世界级企业。
对于这一点,我也深有体会。我是学西方管理学出身的,但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发现,西方的很多管理思想都能在东方文化中找到答案,只是我们过去没有很好地发掘研究。
西方管理长于定量,东方管理长于定性,现在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定量可以用模型计算,但是定性的内容,像人的心灵归属问题、企业的价值追求问题等等,却很难用计算机计算。
说到企业的价值追求,韩国浦项钢铁公司是我很敬佩一家公司。这家企业是全球知名钢铁制造商,在韩国企业界举足轻重,朴正熙总统曾亲自为其奠基。
前年(2013年)我去韩国拜访时,浦项钢铁CEO告诉我,他们按照环境、安全、质量、技术、成本的价值排序做企业,把关乎公众利益、环境与气候的事情放在前面,把赢利放在后面。
这一理念让我很受感动,同时也深受启发。今天我们正处于社会化阶段,在创造财富、分配财富和享用财富的过程中,每个企业都要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为社会谋福利,为人民谋幸福,绝不能罔顾环境及他人利益,否则只能自食恶果。
我主张打造阳光企业,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包括严格恪守商业道德,公开透明经营,提供优质产品与服务,实施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兼顾社会各方利益等等。
中国建材所属的曲阜中联就是个例子。这家水泥企业规模不大,只有两条日产2500吨的生产线,但由于在企业经营中成功运用了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成为国内管理最好的水泥厂之一,工厂一尘不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利润额和缴税额双双过亿。
企业的目标
做企业到底是为了什么?孔子讲“仁者爱人”“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真正的仁者要有爱的真诚,真正的智者必须做事利仁。
企业要赢利,企业的经营活动也是以赢利为核心的,但企业不是单纯的经济组织,做企业的根本目的还是要为社会大众服务。
我们应有仁者的素质、修养和胸怀,有感恩的心态和爱人的思想,以包容理念和利他主义精神,努力回馈造福社会。很多企业没有搞清这个道理,虽然赚了钱,但并不受社会欢迎,企业内部也矛盾重重。
做企业应该以人为本,在中国建材集团,这一思想还可以分解为“企业是人、企业靠人、企业为人、企业爱人”。其中,“企业爱人”正是我最近受“仁者爱人”思想的启发新加入的一句话,也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升华。
“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企业要始终以人为中心,把实现人的幸福和价值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根本追求,这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的主线。“企业是人”是指企业是人格化的、人性化的,被大家赋予了一定的性格和特征。
例如说起联想,大家会想到柳传志;说起海尔,大家会想到张瑞敏;说起淘宝网,大家会想起马云。“企业靠人”是指企业的一切都是由人来完成的,要靠领导者的带领以及广大干部员工的努力和付出来发展。
“企业为人”是指企业归根结底是为了人,包括企业人、投资人和社会人。“企业爱人”是指企业既要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要关心和爱护员工,让员工与企业共成长,让大家有安全感、温暖感、幸福感。
中国建材集团现有18万员工,怎样让大家心甘情愿为企业工作?怎样增强企业的归属感?答案取决于“人”,更确切地说,是取决于员工内心涌动的精神文化。
不丹国总理吉美·延礼在《幸福是什么》一书中提到国民幸福指数GNH——相对于以物质为本的GDP,GNH强调的是以人为本。这一概念是不丹前国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1970年提出的,他认为幸福指数有四大支柱:一是政治和谐;二是经济增长;三是环境保护;四是文化传承。
不丹虽不是发达国家,人均GDP只有700美金,但其社会安定,国民幸福指数很高。曲阜也是幸福指数很高的城市,尤其是在文化传承方面做得非常好。这些例子对于如何做企业、如何提高员工的幸福感很有借鉴意义。
利他主义应是做企业的原则,也是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孟子也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做企业是一件利他利己的事情,常常利他才能达到利己,实现均富和共富。
拿企业竞争来说,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很多人想问题往往是直线型的,认为竞争就是你死我活,好勇斗狠。
竞争真的应该这样吗?西方早期崇尚极端的市场竞争,也曾经历过打乱仗、打恶仗的竞争阶段,企业之间崇尚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结果发生了大规模倒闭潮和企业家跳楼的惨剧。
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每一个个体的自制力水平、平等互爱和诚信精神之上的,要以正确的思想为指引。
印度的水泥也过剩,产能利用率只有69%,但水泥价格从100到140美金不等,效益很好。印度是个佛教国家,在处理市场竞争的时候,心放得比较平。
相比之下,我们面对过剩时则往往比较浮躁,大家都想放量抢占市场,尤其是在市场下行时就更加恐慌,每家都想多产多销把对方打死,这就成了悖论。
前不久,我和爱尔兰CRH公司CEO阿尔伯特先生会面时,他很不解地问我“中国企业为什么这么打乱仗?”我说:“因为只顾眼前利益、自身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全局利益。”
对于水泥等过剩行业来说,该如何走出恶性竞争的“丛林”?孔子讲“礼之用,和为贵”。不同利益主体的诉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只看对立不看统一,只顾眼前之利、一己之私,盲目杀价竞争,结果只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企业要树立“和”的理念,坚持共生多赢的思想,互相理解,互相忍让,互相帮助,顾系统、顾大局、顾别人,从恶性竞争到理性竞合,只有这样才能共渡难关,最终做好自己。
我经常出差乘飞机,这几年不同航空公司代码共享成了常事,去香港往往是国航、国泰、港龙等几家公司的乘客被安排到一架飞机上,其实机型差不多、机上服务也差不多,既方便了乘客、提高了航空公司的效益,也减少了能源的浪费,从而使航空公司从竞争走向了竞合。航空公司的竞合范例值得我们各个行业的企业思考和学习。
作为行业领袖,中国建材主张“行业利益高于企业利益,企业利益孕于行业利益之中”。多年来,我们带头进行发展理性化、竞争有序化、产销平衡化、市场健康化的市场竞合“四化”工作,积极探索节能限产、错峰生产、立体竞合、精细竞合、资本融合等多种竞合模式。
中国建材支撑起了行业的大伞,做了不少牺牲,但这么做是值得的。在去年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下,钢铁等行业日子不好过,但在中国建材的推动下,水泥行业却有良好的利润。
企业的选人用人
企业里有4件事很重要:一是选择合适的业务,二是选择合适的人,三是选择合适的机制,四是选择合适的管理工法。
在这4件事中,选人用人是做企业的关键。美国学者英格尔斯在《人的现代化》一书中认为,人的现代化之所以如此迅速,一是得益于电视信息的传播,二是得益于现代大规模工厂对人的组织训练和素质提升。
管理企业的艺术归根结底是管理人的艺术。《中庸》里面记载孔子说:“为政在人”,又说:“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论语》中也比较多地讲到了识人、选人、用人和培养人的问题。
孔子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企业选人用人的一个核心是重业绩,让能者上庸者下,树立好用人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企业经营不善,往往和选人用人失误有关:一是用了不该用的人;二是用的人不能挑大梁,承担不起应有的责任。在选人用人方面,我对人格和品德格外看重。
明代思想家吕新吾在其论著《呻吟语》中说:居人之上者“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情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其中深沉厚重是指具有厚重性格,并善于对事物进行深入思考,这是做企业领导的首要条件。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如果一个干部品德不过关甚至存在大问题,那么他的能耐越大,对企业的损害就越大。所以,有才无德的人即使能力再强也不能用。当然,有德无才也不行,没有真才实学,只是个“好好先生”,做企业也不会有大起色。
孔子主张用学习的人。《论语》中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强调的都是要不断学习提高,学思并重、学行并重。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是中国建材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标准,我们要求大家“把时间用在学习上,把心思放在工作上”,还提出了“五有”干部的口号,即有学习能力、有市场意识、有专业水准、有敬业精神、有思想境界,其中首要的就是强调学习能力。
集团在每个楼层都设立了读书角,每年都会给干部员工发几本书去阅读,还举办了读书会,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孔子把人分为君子和小人,认为君子和小人并不是从出身职务上区分,主要是以品德而分。孔子还把优秀的人定位于“士”,他把“士”分为三种表现,分别是:“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也就是说,最低一等也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这也为我们选人用人和培养人提供了参考。
企业的管理
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孔子说的“礼”,其实就是今天讲的规范的制度,同时制度的坚持和维护需要每个人从自我做起。
西方人讲,小企业的发展主要靠领导人自身的影响力,大企业则主要靠制度和文化影响人。例如,一个铁匠铺的师傅言传身教很重要;而大公司的老总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建立制度和缔造文化。做企业最怕行权乱和投资乱,要管住这“两乱”,最好的“防火墙”和“灭火器”就是制度。
中国建材集团是一家重组而来的企业,重组过程中最怕的是坏文化同化好文化,因此我们定的底线就是,进入中国建材集团的每一家企业都必须遵守我们的制度和文化。
孔子的理想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其实孔子讲的“天下为公”并不是简单的为人民服务的意思,而是民主管理,选贤举能参与管理。
这是因为人不是个体的存在,而都应该是社会性的存在,是“社会的人”,所以不能一意孤行,只考虑一己之私。这是“天下为公”的内在意蕴。现代公司制,之所以称之为公司,也是指要有民主、规范和透明的管理。
“君子和而不同”是企业决策论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如中国建材集团的董事会会议就非常提倡这一点。我主张,董事会虽然是个决策机构,但讨论问题时应该像个学术组织,不能一团和气。
作为董事长,我既要让大家充分发表不同意见,又要有个一致性的决定,这其实就是处理好和与不同的关系。
孔子要求做事应达到尽美尽善,也就是说要尽量做到完美,这应该是企业管理者的最高境界。精细管理、六西格玛管理都是追求尽善尽美的管理,台塑集团的价值观是“永续经营,止于至善”,所谓至善指的就是理想中道德修养的最完美境界。
孔子提出“见贤思齐”的思想,也可以作为我们“对标优化”管理的思想基础。对标优化是中国建材最重要的管理方法之一,包括对外对标和对内优化。对外对标,是指学习外面的标杆企业。
比如我们曾与海螺水泥对标,找差距、定措施、抓落实。再如,一条5000吨的水泥生产线,欧洲工厂定员150人,过去我们定员300人,但现在我们在泰安的水泥厂只有100多人,生产线做到了无人值守。对内优化,顾名思义,是指在集团内部成员企业之间开展对标,就像袁隆平选稻种一样,逐步优化业务指标。
“道千乘之过,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主张节用爱民,提出执政者要把厉行节约和爱民结合起来。
这一思想应用于企业就是要做到先进简约。企业尽量不做非生产经营性投资,经营过程中尽量压低成本,降下来的成本应尽量用于提高职工待遇上。在企业所有的投入中,投给职工收入的成本应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
孔子主张终身学习、建立互动式组织学习,主张学用结合、知行合一。美国学者彼得·圣吉认为,学习型组织要进行5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加强团队学习、实现自我超越、改变心智模式、进行系统思考。
其实《论语》就是孔子和学生在深度会谈和互动交流中碰撞出的思想火花。我们今天推行的学习型组织从中可以得到有益启示。
企业核心价值观
孔子主张“父父,子子,君君,臣臣”,主张“仁、义、礼、智、信”,西汉时期董仲舒将其提升为“三纲五常”。
实际上,“三纲五常”虽在后世的实践中有所偏颇,带有了封建性的糟粕,但作为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曾维系中国社会上千年,对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企业归根结底是人的组织,树立良好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长治久安的基础。
核心价值观是价值取向和文化纲领。例如,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分别代表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中国建材集团有一整套企业核心价值观,从宏观到微观,从企业到个人,都有非常完整的描述。企业文化是企业宗教,杰斯帕·昆得在《公司精神》一书中说:“在未来的公司内,只有信奉者生存的空间,而没有彷徨犹豫者立足的余地。”
我非常认同这句话。一个企业团队应该是由一群拥有共同愿景、对事业有着忠实信仰的人组成的,不信奉企业价值观的人不在此列。
中国建材集团的企业使命是“善用资源,服务建设”。建材是高度依赖资源能源、对环境有一定负荷的行业,所以要善用资源,追求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
同时也要有服务意识,包括服务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行业结构调整、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
现在(2015年),中国建材集团正在研究“加能源5.0”绿色小镇项目,在房屋建设中采用地热、光热、光电、家庭风电、沼气等五项增加能源供给的方式,不但不耗费外界能源,还会向外输出能源。
现在中国农村有300亿平方米的房子,95%的房子不抗震、不节能、不环保、不舒适,新型房屋市场潜力巨大。
未来5年,我们将在国内陆续打造更多的绿色小镇,并以此为基础,串联成片,打造绿色生态城。
中国建材集团的核心价值观是“创新、绩效、和谐、责任”。这8个字已沿用多年,成为中国建材集团18万员工共同的坚持。
创新是指通过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机制创新等推进企业的转型升级;绩效是指做企业要有持续一流的绩效;和谐是指企业要与自然和谐、与社会和谐、与竞争者和谐、与员工和谐;责任是指自觉履行央企应负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
中国建材集团的人文环境是“三宽三力”。“三宽”是指待人宽厚、处事宽容、环境宽松。中国建材集团是由上千家企业重组起来的,因此必须有包容的文化,不仅包容大家的优点,还要包容大家的不同。
“三力”是指向心力、亲和力、凝聚力。“三宽三力”为企业植入了强大的融合基因,使联合重组具备了牢固的企业文化根基。
中国国建材集团员工的行为准则是“敬畏、感恩、谦恭、得体”。
敬畏,是指干部员工要遵纪守法,在一定的规则内行事,绝不能超越底线;感恩,是指要常怀感恩之心,感谢组织、感谢他人、感谢社会给予的关心、爱护和信任,并以感恩之心予以回报;谦恭,是指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不骄傲,不自满,不说过头的话,不做过头的事,做人做事不张扬;得体,是指举手投足要代表央企,说话办事要三思而后行。
正因为有了这套文化理念,多年来中国建材集团一路向前,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快速发展,从草根央企迅速成为世界500强企业。
文化是企业之魂,解决的是大家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在一起干什么的问题。打江山靠的是战略和执行力,守江山靠的则是一流的管理和优秀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我总结为“文化定江山”。
企业家精神也是企业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过去人们常讲企业家精神是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但现在我们认为企业家精神应是创新精神和坚守精神。上个世纪30年代,上海滩是冒险家的乐园。
改革开放后,创新创业的机会很多,而且机会成本不高,所以冒险被当作企业家的特质。
但实际上,企业家精神不应含有冒险精神,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企业家的主要任务是把握机遇,而不是甘冒风险。孔子讲“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但同时也说“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做企业从来不应盲目冒险。
今天上午(2015年),一尊大型孔子塑像在曲阜正式揭幕落成,这座塑像庄严、自信、祥和。我在现场时,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感动得热泪盈眶。《论语》里讲,如果祭祀先辈和神灵,我们就得心念着先辈和神灵,而不能只当个仪式走走过场。
我们看孔子的雕像就得把它当成至圣先师本人,而不是一件艺术品,如果怀着这样的感情站在雕像下,我们就会泪流满面。
西方历史上也有很多大思想家和先贤,但他们往往是仰望星空,进行理性和逻辑思维,优点是注重求证、逻辑清晰和态度严谨,缺点是过于教条、缺少辩证。
中国的先贤则往往从朴素的生活出发,进行感性和辩证的思维,从治国理政、为人处事的角度,从日常的观察和思考,研究人的心灵和行为,优点是有很强的管理和教化作用,能够对心灵产生指引,缺点是缺少严密的逻辑和系统的归纳。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古为今用、中西合璧,这才是应有的态度。
有媒体报道,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呼吁: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2012年,在中国雕塑大师吴为山(现任中国美术馆馆长)为联合国大厦雕塑的孔子像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无不感慨地说:“孔子的雕塑让我回忆起了自己的童年。我在儒家传统中长大,儒家思想对我一生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孔子教导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时至今日,这番话依然是真理。”
我也常想,如果用一个字概括孔子的核心思想就应该是“仁”,内容是仁者爱人,如果用一个字概括孔子处事原则就应该是“恕”,内容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们今天已然进入了一个全球化时代、高科技时代,人类一天创造的财富可能比孔子时代一年创造的财富还要多,但人类却感到空前不安,恐怖主义、局部战争、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经济危机等交织在一起。
在这个时刻,让我们静心聆听孔子的心声,用先贤的哲理净化浮躁的心灵和蒙尘的记忆。在这个时刻,让我们重拾古老而纯朴的价值观,找到心灵的栖息地,从容而淡定地走向未来。
宋志平:2025,塑造企业新优势
水泥 01-02
宋志平:老板应该做的10件事
水泥 11-05
宋志平对话赫尔曼·西蒙:打价格战不可能有真正的利润
水泥 10-12
宋志平新作《有效的经营者》金句100条
水泥 09-25
宋志平《有效的经营者》,一本价值百万的经管书
水泥 09-18
宋志平力作《稳健经营》讲透企业新活法
水泥 04-08
宋志平《经营30条》100条金句
水泥 04-03
对于产业内卷问题,宋志平说了五句话
水泥 12-25
宋志平:企业不创新会死,盲目创新死得更快;企业家应该百折不挠
水泥 12-11
宋志平在2023年金融街论坛年会“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服务”主论坛上发表致辞
水泥 11-17
宋志平:义利相兼,从企业价值到社会价值
水泥 09-12
宋志平的经营之道:从量本利到价本利,从红海到蓝海
水泥 07-20
宋志平:解码《三精管理》增订版,打造中国式管理工法
水泥 04-18
判断一个企业的好坏,看这7点就够了!
水泥 04-17
宋志平:企业不创新是等死,但盲目创新会找死
水泥 04-06
宋志平:战略赢是大赢,战略输是大输
水泥 04-06
宋志平:企业怎样既做大又做强
水泥 03-28
宋志平:谁是企业家?企业家的特质是什么?
水泥 03-08
宋志平:加强五种能力建设,全面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水泥 02-22
宋志平:什么样的公司才是高质量的上市公司
水泥 02-14
宋志平:从管理到治理,规范治理才能基业长青
水泥 01-31
WCA 第六届会员大会召开
水泥 01-13
宋志平:上医治未病,风险要可控可承受
水泥 12-30
宋志平荣获“并购终身成就奖”
水泥 12-18
宋志平:我的困难观
水泥 12-12
宋志平:摆脱恶性竞争,走向良性竞合
水泥 11-30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到上海海螺创业调研指导
水泥 11-30
宋志平:定价即经营,好企业不盲目打“价格战”
水泥 11-23
宋志平:管理的意义
水泥 11-18
宋志平:知人善任是做企业的关键,要重用“痴迷者”
水泥 11-16
宋志平:专业化还是多元化?业务选择要归核化
水泥 11-10
宋志平:论文化50条
水泥 11-02
宋志平:后疫情时代企业的布局与经营
水泥 10-22
宋志平谈世界一流企业建设
水泥 08-22
宋志平:艰难时期,修炼组织、管理、经营的“三精管理”基本功
水泥 06-07
中国水泥网:是改革者,亦是传道者——宋志平
水泥 05-26
宋志平:做企业一定要学会“做减法”
水泥 05-17
宋志平:“好好先生”当不成好干部
水泥 05-09
宋志平:谈谈“三精管理”
水泥 04-24
宋志平:企业创新的五种模式
水泥 04-20
宋志平:2022年企业怎么干?
水泥 02-22
宋志平四大治企思维
水泥 01-26
宋志平:如何理顺员工利益和企业效益之间的关系?
水泥 01-26
宋志平:做好资本市场的四件事
水泥 12-24
WCA宋志平:2022年水泥行业面临的形势仍错综复杂
水泥 12-10
宋志平:低碳化时代企业的战略调整
水泥 12-07
宋志平:企业文化可以做到通俗实用
水泥 11-26
宋志平:认清大变局 找准经营之道
水泥 11-24
登高望远,从管理上升到经营——读宋志平《经营制胜》新书有感
水泥 11-18
宋志平:企业文化引心灵
水泥 10-29
放大
打开水泥网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