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 张 华 2018-05-18
如何挖掘雄安特色资源,把现有的淤泥、芦苇、秸秆、建筑垃圾、工业废弃物等变为生物质建材和生态友好材料,化腐朽为神奇,使绿色节能建材筑就一座神圣的未来之城,使雄安新区变成一道璀璨耀眼的风景线?近日,带着这一系列问题,记者邀请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以下简称情报所)首席专家、二级教授、原副所长、中国被动式集成建筑材料产业联盟(以下简称产业联盟)主席崔源声再次做客《中国建材报》,进行了深度访谈。
淤泥做成多种陶粒新型建材
据了解,目前,雄安新区已深入推进全域及白洋淀流域纳污坑塘、农村环境生活污水与垃圾、工业企业排污、黑臭水体、工业固废和医废危废等专项整治工作。今年将着力开展白洋淀上游河道支流截污、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和非法排污口封堵、垃圾处置、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工作。
在崔源声看来,前两年,白洋淀的水还是五类水,而且很多鱼类都死亡,现在雄安新区的建设不能再走过去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水一处理就会产生大量的淤泥,包括原来没有处理的白洋淀里差不多一米厚的淤泥,这些二次资源一旦得到开发和利用,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巨大收获。有关综合治理措施和未来雄安新区建设构想,已经有中海建设集团及建材情报所牵头组建的被动式建筑产业联盟提出计划,准备把这些淤泥清理出来,加工成各种各样的绿色建筑材料:譬如淤泥不仅可以做砖,还可以做轻骨料陶粒、高强陶粒、陶粒混凝土和制品、隔热保温材料,乃至装配式被动房和基础设施部品部件等。
崔源声介绍,由于陶粒是烧结材料,是性能非常稳定的建材,具有做被动式建筑墙体保温材料的天然功能。此外,它不仅可以做成一般的轻骨料混凝土,还可以做成500~800号的高强混凝土,用于建造梁板柱和基础设施。一般机场跑道的混凝土标号也就是500号左右,高强陶粒混凝土可以做出600号到800号的强度,用于高铁轨枕和面板建设也没有问题;用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其强度和耐久性能也都能够经受住考验。此外,雄安新区建设中老城拆迁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还可以用于生产再生建材。
“不管是用来制作再生混凝土,形成铺路材料,还是采用新的技术,比如生产低聚物水泥混凝土和制品,或生产免烧的污水过滤陶粒材料等新型建材或环境功能材料,甚至可以用来做一些结构性的材料,都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崔源声说。
当然,将大量的淤泥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它包括将来从源头上采取治理措施的污水处理厂,对于由此产生的淤泥来说也是一个好去处。白洋淀淤泥清除出来,湖水变清,是一个绿色建材的首要来源;而后,千家万户包括企业都进行污水源头治理之后过滤排放产生的淤泥,还可以持续利用。这样就可以做到可持续发展、生生不息,只要坚持污水严格处理、污染物近零排放,就会永远产生这些东西,这也是绿色建材、绿色建筑和绿色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之一。
崔源声指出,建材工业是一个需要对原材料进行适时战略性转移的传统产业。过去都用天然的自然资源,包括开山、采矿、河道挖沙,不仅破坏了生态,而且这些天然资源也日渐枯竭;现在政府已经逐渐不允许这种不可持续的行为蔓延了,那么河沙不让采了、开山不允许了,就用这些下水道的淤泥做出陶粒,自然是一个可以做到利废和环保两全其美的选择。下水道淤泥变成烧结陶粒,原则上希望都能用上可再生能源,即利用太阳能,光伏或光热,科研和设计部门已经在尝试,用电炉来烧陶粒;不能再烧煤炭了,整个华北地区的雾霾非常严重,必须限制传统的能源使用,国家鼓励采用清洁能源。
我国煤炭占的能源比例还在60%以上,而发达国家,比如OECD国家,煤炭占能源的比例平均只有10%左右,所以国家也在鼓励利用新能源和限制烧煤,以减少雾霾等突出环境问题。煤和石油烧完后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加上汽车所产生的的氮氧化物,这些都是雾霾的主要成分。因此要鼓励用可再生能源,这样才能生产从全生命周期来评价都可以称作为绿色建材的新材料。
“利用环保产生的淤泥等废弃物生产烧结和免烧陶粒砂,这是再生建材的一个新领域。环保治理产生的下水道的淤泥,特别是对于未来的雄安新区建设和科学利用而言,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崔源声认为,白洋淀的净化和清淤,将实现还我白洋淀“华北明珠”之美誉。提高新共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才能使美丽的水泊白洋淀,再次绽放昨日的旖旎风光。
芦苇、秸秆变生物质建材
白洋淀有大量的芦苇,它和秸秆都是工信部积极倡导的生物质建材。因为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高,只有22%左右,但是我国是人口大国,种粮土地面积巨大,一年有将近10亿吨的秸秆产生量。
崔源声认为,人口大国种粮食就多,所以农作物秸秆也非常多;对于白洋淀地区、雄安新区而言,还有大量的芦苇可资利用,地方政府一直苦于芦苇的无序增长,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实际上,应该按照自然规律,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有序的采伐;一年长多少,就要有序地收割一部分。当然收割率不能大于它的生长率,对于这种可再生的资源,再利用的时候要遵循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采伐率一定要小于它的生长率,否则就采没了。对于森林资源,都是这样,要遵循这个原则,做到“砍一棵树,种两颗树”,要形成法律;这样才会可持续发展,生生不息。对于绿色建筑,特别是由生物质建材建造的建筑,如今已出现重组木技术,或叫CLT(CrossLaminatedTimber)技术,这些年已开始风靡世界。利用这些生物质建材技术,可以盖出高楼大厦,代替钢材和混凝土,颠覆人们已有的传统认知。
崔源声讲,看到一个报道,说美国的一个华人胡博士,进行木材重组之后,其强度可以超过钢材和混凝土,可以建造几十层的大楼,日本准备用重组木来建造80层的木结构建筑。再如,北美的加拿大,用CLT技术在UBC建造的18层学生公寓,如今已经投入使用。当前,我们国家木材缺少,那就可以用生物质建材代替,比如芦苇、竹子、秸秆等这些东西,从理论上将,都是可以代替木材的,所以也是没有问题。这些资源年年生长,不像种树,至少需要十年或几十年的生长期。现在业界把秸秆等生物质资源,称为第二森林资源,而且秸秆一年就长出来了。现在农民几乎全都把它烧掉,污染环境、影响飞机的起降,造成雾霾,那么我们把它变成生物质建材,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出路。
关于生物质建材,最近,工信部到哈尔滨调研,崔源声推荐了两个工厂,其中哈尔滨的展大公司用秸秆做成的砌块非常好,可以给农民盖三层以下的房子,产业联盟给它做装配式被动房设计指导,这也是我们倡导的发展方向,成本才每平方米2200元,做200平方米的别墅造价也只有42万元,老百姓都能承受得起。所以大家以前觉得被动房贵,其实是以前大家都还不会做,高出部分基本都是学习成本;根据国际上的经验,被动房一次性投资跟普通房子基本差不多,从长期运营来看,节能90%以上;高质量就更不用说了;全口径投资成本是低的,还不包括环境成本。用雄安新区当地的资源做当地的被动房,成本会更低廉,质量会更上乘;加上被动式建筑充分利用当地的浅层地热资源、周边的工业固废资源,雄安新区会成为全国第一个无烟供暖的城市,没有被动式装配建筑技术,将是无法实现的。雄安新区将是全国绿色建材和建筑的典范,会走出一条生态友好,国际一流,人口、资源、环境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也正是我们绿色建材和绿色建筑转型升级,走质量和效率增长的一条通向现代化的道路。
建筑垃圾变为再生建材
《纲要》指出要坚持绿色发展,采用先进技术布局,建设污水和垃圾处理系统,推广超低能耗建筑,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强化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加强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同步加大上游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逐步恢复白洋淀“华北之肾”功能。
崔源声讲,除了当地的新建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要利用当地的生态建材资源,雄安新区也有不少既有建筑需要拆除或改造。既有建筑有的不符合整体规划的要求,那么不久将可能会拆除;拆除就会形成大量的建筑垃圾。那么再生建材都会形成比较大市场需求,这也是国内外特别关注的项目,现在从技术上都已经有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目前,现有的建筑垃圾利用,已经有非常好的技术;在国外,比如欧洲早就已经有90%以上的建筑垃圾被利用了。
我们国家的建筑垃圾利用率在5%~10%之间,相对比较低。这几年才刚刚发力;像机制砂类似的产品,北京的山基本都不让开采了,那么就要利用建筑或工业废弃物,把建筑垃圾变成高强度和高性能的再生建筑材料,供需市场都是非常大的。过去中国的建筑有很多毛病,其中一个就是寿命短,平均只有30多年,建筑寿命起码应该到达100年以上。现在改革开放初建造的房子,如今已经40年了,好多地方那时候建的房子都要拆了,将形成大量的建筑垃圾。我们再把建筑垃圾充分利用起来,变废为宝,来满足、适应新建筑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海量需求。目前需要绿色的材料量非常之大,建筑垃圾和工业废弃物的数量如果得到充分加工和利用,其数量已经完全可以满足今后几十年的建设需求。
关于建筑垃圾变可再生建材能不能引领世界?崔源声认为,从整体数量和建设量来说,中国一定是世界第一!自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世界上50%以上的建筑量在中国,我们的建筑材料也是占全世界的50%以上,我们的水泥产量曾经达到全世界的60%,经验肯定是全世界最丰富的。各种建筑的体量巨大,当然在高精尖方面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赶超。雄安新区的定位是国际水平,如果按雄安新区的建设和定位,那么它的材料、建筑和基础设施,从总体上看肯定是世界一流水平。所以,关注雄安新区,就是因为在这个地方要在绿色建材、绿色建筑和绿色基础设施的方方面面,特别是我们的绿色建筑材料,会有它的独特性和先进性;经过大建设后,今后雄安新区肯定是能达到非常高的水平,一定是国际一流水平,引领中国、引领世界。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研究它,全国各地都要学习它的根本原因。
崔源声表示,雄安新区周边,乃至全国的好多建材企业、制造企业都跃跃欲试,都想搭上雄安建设这班绿色快车。包括唐山,邯郸,邢台、石家庄和保定等周边地区,甚至山西和内蒙等邻近地区,都存有大量的工业废弃物可以利用,不光是淤泥,也不光是生物质建材或建筑垃圾,还有钢渣、矿渣、尾矿、粉煤灰、煤矸石和脱硫石膏等大量二次资源也可以加工成绿色建筑材料,形成绿色建筑和绿色基础设施的主体材料。雄安新区从建筑的未来发展大方向来看,装配式被动房、绿色生态节能建筑与基础设施将居于主导地位,那么衍生于二次资源的绿色建材、生物质建材、利废建材和可再生建材将大展宏图;我国的传统的建材产业也将面临着一次难得的绿色转型升级和既有原燃材料的战略转移的历史机遇!
肖家祥:全力以赴稳增长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 努力推动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
水泥 06-26
国家推动雄安新区建设绿色发展城市典范
水泥 02-18
河北雄安新区取消商品住房预售 公共服务“租售同权”
水泥 09-20
一图读懂2022水泥行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估报告
水泥 07-27
创新驱动 以变应变——2023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大会在南京隆重召开
混凝土,混凝土 06-03
美图!金牛水泥职工摄影作品展
水泥 05-19
冀东水泥回应雄安新区项目开工建设情况
水泥 05-19
冀东水泥:预计今年雄安新区的水泥需求量在500万吨左右
水泥 05-12
“海螺水泥工业大脑研究与建设”案例获全国国企数字场景创新专业赛二等奖
水泥 05-08
错峰用电 降本增效 葛洲坝水泥公司储能电站项目并网成功
水泥 04-27
西部水泥发布2022年环境、社会责任报告
水泥 04-23
山水水泥鲁西运营区召开一季度工作总结暨二季度工作部署会议
水泥 04-23
葛洲坝水泥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丹拜会哈萨克斯坦克孜勒奥尔达州州长纳利巴耶夫
水泥 04-21
资产重组后,公司主营业务将如何变更?宁夏建材回应
水泥 04-18
中国建材:2023年一季度亏损约为5.50亿元
水泥 04-17
天瑞海城水泥获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水泥 04-13
上峰参股的合肥晶合集成启动上市发行
水泥 04-12
中国水电四局在海外承建的首个水泥厂项目开工
水泥 04-10
和林格尔县人民政府与天皓水泥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水泥 04-10
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副理事长:今年国际煤价可能继续高位运行
水泥 04-07
涉及年产能8100万吨,2023华润水泥预计投产15个骨料项目
水泥 04-07
中国建材集团联合安徽省人民政府组织举办皖北材料产业发展座谈会
水泥 04-07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通报2022年建筑材料产品质量情况
水泥 04-06
新疆天山水泥签署重要战略合作协议!
水泥 04-06
[视频]净利润13.58亿元,同比减少51.69% 冀东水泥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
水泥 04-04
[视频]中国建材股份在京召开2022年度业绩发布会
水泥 04-04
宁夏建材召开2022年度业绩说明会
水泥 04-04
安福南方:坚持创新驱动,赋能高质量发展
水泥 04-04
内蒙古水泥协会发布延迟开窑通知!
水泥 03-29
冀东水泥在雄安新区水泥供应量占比达72%
水泥 03-06
硝烟弥漫,行情不佳,保定水泥企业的生存法则竟是这个!
水泥 02-24
10项主要任务!浙江针对水泥行业发布重要文件!
水泥 02-13
水泥企业注意!工信部《工业节能监察办法》已开始实施
水泥 02-02
重磅!“2022中国水泥熟料产能百强榜”震撼发布!
水泥 01-01
中国建筑业供应链合作发展联盟正式成立
混凝土 11-11
保定中联:雄安建设 建材先行
水泥 06-24
《福建省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水泥 06-13
陕西生态水泥:对标先进找差距 赶超争先创一流
水泥 05-26
杨丹赴葛洲坝水泥所属单位调研
水泥 05-26
废弃水泥厂如何变身“世外桃源”?
水泥 05-25
降低物流成本!扩大销售半径!水泥即将告别“短腿”特性!
水泥 05-25
广东梅州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到蕉岭调研水泥产业发展情况
水泥 05-25
山东平阴县统计局赴山水水泥调研
水泥 05-23
塔牌水泥:向“绿”转变 推动水泥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水泥 05-23
南京钜力控股集团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
水泥 05-23
安徽省国资委党委书记李中到海螺集团开展调研和包保联系工作
水泥 05-20
甘肃武山县夯实建材行业发展后劲
水泥 05-20
华新召开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暨表彰大会
水泥 05-19
多省水泥熟料企业开展错峰生产
水泥 05-19
中国水泥网:释放库存,辽宁水泥加大力度外围输出
水泥 05-18
放大
打开水泥网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