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点击页面右上角 ···

2、然后点击 “在浏览器打开”即可

水城水泥厂:“老树”开花“花”更红

水泥 中国六盘水网 2024-07-02

听唱新翻杨柳枝,“老树”开花“花”更红。我们相信这个具有50多年光荣历史的水泥生产企业,将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创造出更辉煌的未来。

在贵州六盘水人的记忆中,有一个叫“乌蒙山”牌的水泥是个响当当的品牌。这个家喻户晓的品牌曾获得中国名优产品、国家银质奖、亚洲产品质量金棕奖等殊荣,被广泛应用于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曾远销国外和港澳台地区。几十年过去,至今“乌蒙山”牌水泥依然在建筑和家居行业声名不减。

生产“乌蒙山”牌水泥的企业,就是“三线”建设时期撑起六盘水建材工业半边天的水城水泥厂。

6月13日,记者来到位于钟山区月照街道的水城水泥厂旧址。现在它的名字叫贵州水城瑞安水泥有限公司。

水泥厂,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尘土弥漫、灰头土脸。但是眼前的贵州水城瑞安水泥有限公司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厂区道路干净整洁,路边几棵粗壮的法国梧桐枝叶繁茂,仿佛诉说着这个企业久远的历史。在繁忙的生产区,几乎听不到机器轰鸣的嘈杂声……难以想象,这是一家历经了50多年风雨洗礼的水泥生产企业。

“厂址没有变,但以前的厂容厂貌已不复存在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厂房和生产设备设施都是经过多次升级改造过的。”贵州水城瑞安水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总经理牟波告诉记者说。

水城水泥厂,诞生于国家“三五”期间,是当时国家重点实施的重点工程项目之一,也是“三线”建设时期在六盘水矿区建成的骨干建材企业,半个多世纪风雨兼程,为六盘水乃至整个贵州的工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翻开这段尘封的历史,水城水泥厂发展的可谓一路艰辛——

1966年4月,经国家计委批准,水城水泥厂建厂工作组成立,来自建材部计划司、基建局、北京水泥工业设计院、贵州省建委、西南地质分公司303队的工作人员开启了建厂条件调查和选择厂址工作,厂址选定在水城响水河畔的牯牛山麓,代号“万山石灰厂”,后更名为“建材125厂筹建处”,俗称“125厂”。

1968年7月,水城水泥厂正式破土动工,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万余名建设者集结响水河畔,战天斗地,克服极其艰苦的生产生活条件,不分昼夜奋斗在施工现场,一道道施工难题被克服,一件件机器设备安装到位,一些辅助生产的附属设施相继完工。

1970年12月26日,水城水泥厂第一条湿法水泥生产线建成投产;1971年12月1日,第二条湿法水泥生产线相继建成,至此,水城水泥厂按照年产水泥50万吨的设计要求全部建成投产,成为贵州省当时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

然而,水城水泥厂实际年产量一直徘徊在20万吨左右,经营连年亏损。直到1978年完成对煤灰系统设备改造后,才提前完成国家下达计划,年生产水泥37.4万吨,首次实现盈利。

此后,水泥产量逐年上升,不断刷新纪录——从建厂到2005年,水城水泥厂累计生产水泥1500万吨,为地方发展作出了贡献。水城水泥厂也多次被评为贵州省先进企业。

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湿法水泥生产线被列为落后工艺并限期强制淘汰,水城水泥厂不得不面临重新“洗牌”。

2005年,香港新模式投资有限公司向水城水泥厂投来橄榄枝,双方一拍即合,合资组建了贵州水城瑞安水泥有限公司(现属华新水泥旗下分子公司)。之前先后建成的三条湿法水泥生产线光荣完成使命,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工艺更加先进的日产2000吨的熟料干法生产线,生产能力一跃达到110万吨。

借助合资公司的品牌、融资和管控模式,淘汰落后工艺、优化生产管理,水城水泥厂又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开启了持续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以前生产60万吨水泥,需要2000多人;现在生产110万吨水泥只要130人左右就能完成。在水泥行业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我们秉承老一辈水泥人的三线精神,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一直保持着盈利。”谈起生产经营情况,牟波很自豪。

如今,贵州水城瑞安水泥有限公司按照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断拓展和延伸产业链条。水泥生产已不再是单一的业务,公司还上马一条年产150万吨的骨料生产线,通过绿色环保工艺,降尘、隔音和骨料筛余泥土全部回收用于水泥生产,实现节能环保;配置2条240T/h顶置式全封闭生产线,每年可生产十余种精品混凝土80万立方米,满足周边市场需求,填补六盘水市场空白;开展环保处置业务,通过打造环保分厂,收集、贮存、预处理危险废物后,利用现有水泥窑生产工艺和技术实现无害化、减量化处理,减少无害排除。

……

向新而行,向绿发展。随着生产设施设备的不断升级改造,贵州水城瑞安水泥有限公司厂容厂貌得到了较大改善,扬尘管控更加科学,减污降碳更加高效,发展增效更加合理,公司高质量发展呈现出可喜的态势,被评为国家“绿色工厂”和“绿色矿山”等称号。

一路走来,水城水泥厂几经蜕变,在一次次的改革发展中实现一次次的华丽转身,得益于当时从全国各地奔赴而来的成千上万名建设者的辛勤付出,得益于“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三线”精神的发扬和传承。

“我和爸爸妈妈、公公婆婆、丈夫都是水城水泥厂的职工,从小耳濡目染老一辈创业的不易,他们艰苦奋斗积攒下来的基业,我们小一辈要把它守护好。”水城水泥厂“厂二代”邓燕道出水城水泥厂人的心声。

听唱新翻杨柳枝,“老树”开花“花”更红。我们相信这个具有50多年光荣历史的水泥生产企业,将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创造出更辉煌的未来。

编辑:周程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凡注明来源水泥网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联系电话: 0571-85871513,邮箱:news@ccement.com。(免责声明)

相关资讯

上拉加载更多
缩小

放大
  • 标准
  • 特大
取消
发布
发布成功

打开水泥网APP阅读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