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点击页面右上角 ···

2、然后点击 “在浏览器打开”即可

“第十一届中国水泥节能环保技术交流大会——《暨装备更新论坛》”盛大召开!

水泥 中国水泥网信息中心 2024-06-13

6月13日,由中国水泥网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水泥节能环保技术交流大会——《暨装备更新论坛》”在江苏南京举行。

6月13日,由中国水泥网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水泥节能环保技术交流大会——《暨装备更新论坛》”在江苏南京举行。

中国水泥网理事会理事长 亚洲水泥(中国)控股公司执行长 张振崑

中国水泥网高级顾问 尧柏水泥集团 原董事长、总裁 马维平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樊粤明

中国水泥网理事会理事长 天山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总工程师 蒋德洪

中国水泥网理事会理事长 石家庄市曲寨水泥有限公司常务副总 樊少杰

中国水泥网理事会理事长 中国葛洲坝集团水泥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郑志龙

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中国建材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陈增福

中国水泥网理事会理事长 东方希望集团有限公司数字化供应链总经理 黄兴胜

新疆天业集团水泥产业党委书记,执行董事 丛龙成

中国水泥网理事会理事长 湖北世纪新峰雷山水泥有限公司董事长 诸葛文达

中国水泥网理事会理事长 浙江尖峰集团常务副总经理 张峰亮

中国铁路物资安徽铁鹏水泥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德贵

江苏信宁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 周以恒

中国水泥网董事长邵俊等来自行业、协会、水泥及上下游企业的领导嘉宾代表参加了本此会议,共同探讨和解析水泥行业节能降碳设备更新与绿色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中国水泥网董事长邵俊致辞。邵俊表示, 2024年,水泥市场遭遇需求疲软、竞争白热化的困境,导致产品价格持续下滑,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众多企业深刻认识到,节能降碳不仅是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更成为了企业生存与持续发展的核心策略。

邵俊介绍,本次会议以“装备更新.降本增效.技术升级”为主题,邀请诸位业界精英一起学习交流,共同探讨和解析水泥行业设备更新与绿色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合众人之所长,方无往而不利”。邵俊表示,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水泥行业必能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向更高能效、更绿色环保的未来迈进。

亚洲水泥(中国)控股公司执行长张振崑作《浅谈当前水泥业的转型升级与新质生产力》主题报告。张振崑指出,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的发展都会面临创业期、发展期、成熟期、转型期,水泥行业从2015年到2023年走出了发展第一曲线,已经进入转型期。

张振崑表示,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将创造水泥行业第二条曲线,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新跨越。

中材国际副总裁 中国建材装备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增福作《匠心打造绿色智能高端核心装备 点燃水泥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新“引擎”》主题报告。陈增福介绍,科技创新驱动技术装备升级,绿色低碳引领技术装备升级。

陈增福指出,智能制造赋能装备新质生产力。在生产加工专业化分工基础上,要打造生产自动化、管理数字化、控制云化的全流程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实现减员、提产、增效。

中国水泥网高级顾问 郑州同辉设计院教授级高工巴太斌作《水泥厂脱硝技术路线探讨及选择》主题报告。巴太斌指出,氮氧化物排放量大、对环境危害大,政策把控力度大,超低排放指标已明确,达到超低排放的技术改造完成时间已经进入倒计时,对企业来说“脱硝技改、达标排放” 是必须要做的,没有其他选择。

巴太斌表示,管道还原脱硝技术是利用NOx在管道内还原的机理,从源头治理,是一种技术创新。要加大科研投入,攻克技术难题,不断完善脱硝方法,最终实现无氨脱硝、达标排放。

中国水泥网高级顾问 合肥院教授级高工、原袋委会秘书长吴善淦作《水泥工业大气污染治理超低排放技术改造与装备更新》主题报告。吴善淦指出,目前水泥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经济和人才匮乏的困难时期。环保是水泥企业生存的红线,预期未来还能生存下来的水泥企业应有长期的发展规划,科学合理的选择,能够稳定运行、技术成熟、管理方便、运行成本低、无二次污染。当前还应考虑启停方便和节能的超低排放技术路线,尤其对脱销技术路线的选择一定要以长期、可靠运行为首选。

中国水泥网高级顾问高玉宗作《生物质替代技术和设备》主题报告。高玉宗指出,协同处置+生物质替代是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常见的处置模式,将危废固废与生物质混合处理,有利于提高焚烧效率,实现了消除了危废固废对环境的影响,也实现了碳减排,实现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句容台泥矿山负责人刘巍作《句容台泥智能化矿山应用分享》主题报告。刘巍介绍,句容台泥于2022年11月8日完成全部无人电动矿卡安全员下车,全面实现“装、运、卸、泊车、充电”全流程无人驾驶生产运输。

数字化智能矿山智能装运系统主要包括智能调度系统、无人纯电矿车、无人中台系统、应急接管系统、车路协同系统、卸矿管理系统等,实现矿车“装、运、卸、泊车、充电”全流程柔性零碳无人驾驶运输。

华新水泥标准及法规部负责人 湖北省水泥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王兴鹏作《为行业“碳”路 ,小窑“能”作为》主题报告。王兴鹏分享了华新重庆地维公司节能降碳“解剖麻雀”项目建设经验。

王兴鹏表示,地维公司实践充分证明,水泥熟料生产线并非规模越大越先进,通过研发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日产2500吨窑线也能做到领先水平。华新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抓手,以绿色低碳为导向,加快绿色化、智能化、国际化转型,致力于打造水泥行业新质生产力,为实现绿色低碳目标贡献华新力量。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教授汪澜作《六零水泥工厂建设理念和研究》主题报告。汪澜介绍了零外购电、零化石燃料、零一次资源、零二氧化碳排放、零废物外排、零员工的六零水泥工厂建设概念。

汪澜指出,应对气候变化、减少二氧化碳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是水泥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迫切任务。

中国水泥网高级顾问 坚构建材科技董事长袁亮国作《重大低碳创新项目——水泥磨节电50%技术方案交流》主题报告。袁亮国表示,球磨机粉磨物料的能量利用率仅为2%-3%。球磨机电耗占生产水泥系统能耗的50%-70%。因此,研究球磨机节能的重大意义。

袁亮国介绍,冲击式粉料研磨机能够大幅度提高研磨效率,颠覆传统球磨机的工作方式。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红梅作《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与绩效分级政策解读》主题报告。王红梅对水泥企业环保工作作出多项建议:

1、水泥生产须全流程污染防治,包括源头控制、生产过程优化和末端治理;

2、减污降碳协同考虑是水泥企业要重视的功课;

3、水泥窑有组织排放特别是NOx要求越来越严的同时,氨逃逸问题越来越要引起重视;

4、水泥企业独立烘干系统利用余热或购买烘干后物料是趋势,如果使用天然气等进行烘干,氧含量需要折标到8%(水泥国标要求),独立粉磨站很难稳定达到要求;

5、水泥企业无组织排放虽有很大进步,但仍需通过精细化管控、不断改进工艺减少烟粉尘产生;

6、协同处置废物过程中应采取防止二次污染措施,重在源头和工艺合理设计;

7、清洁运输是对水泥行业最主要的环保要求之一,也是难度最大的,但势不可挡;

8、监测监控手段不断提升,要求水泥企业通过精细化管理逐渐提升整体环保水平;

9、企业环保水平须持续提升,环境管理人员要通过不断学习提升水平。

中国水泥网高级顾问 水泥粉磨实战专家邹伟斌作《水泥新标准实施与粉磨系统调整》主题报告。邹伟斌表示,GB175-2023《通用硅酸盐水泥》新标准对现有水泥粉磨工艺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需要跟进落实。

邹伟斌提出,在生产过程中,应高度重视水泥成品颗粒粒径分布对物理化学性能指标的影响,尤其是对强度与需水量指标的影响。

中国水泥网水泥大数据研究院水泥分析师李坤明作《水泥行业能效现状与未来发展》主题报告。李坤明指出,当前水泥行业煤炭占据能耗、成本大头,降本增效关键在控煤。

在新能源发展与应用方面,当前水泥行业光伏装机量1GW,李坤明预计2025年能够达2GW,2030达到7GW。

在替代燃料方面,李坤明表示,替代燃料降耗效果明显、发展空间大,不过目前仍存在着来源品种单一、热值不稳定、含水分高、经济效益差等问题。

云天软件产品经理方涛作《超低排放一体化平台——技改不是终点,成果可见、数据可用》主题报告。方涛介绍了超低排放一体化平台的建设路径与建设理念,该平台能够帮助企业将各项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并且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从而实现对污染排放源的精细化管控。

东方测控水泥行业销售总监苗润康作《东方测控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助力水泥企业高质量发展》主题报告。苗润康介绍了智能工厂的建设理念,并明确了智能工厂建设的重要性。

苗润康指出,智能工厂能够提高矿产资源使用率,延长矿山使用年限;推进可视化与信息化同步,实现精细化管理;显著提升生产效率、设备投运率等。

仕净科技副总经理陆寿江作《碳捕集技术应用介绍》主题报告。陆寿江指出,当前碳捕集技术应用面临着减排成本高、源汇不匹配、部署时间紧迫、商业模式欠缺等诸多挑战。

陆寿江介绍,利用钢渣捕集和固化钢铁、水泥、电力行业烟气中CO2 ,能够解决钢渣的安定性问题,提高活性,提高易磨性。

戈尔(深圳)有限公司 技术经理 冯长林作《滤无止境,节能增效》主题报告。冯长林介绍,水泥生产成本中近60%来自能源(煤&电),收尘系统运行成本中50%以上是风机电耗,因此,节约风机电耗=降低运行成本。

西安龙净环保副总工蒋宝庆作《水泥SCR脱硝和SK505脱硫超低排放技术介绍》主题报告。蒋宝庆指出,选择SCR脱硝技术路线必须结合烟气工况。一些生产线粉尘中氯离子含量高,容易在催化剂上表面形成红褐色的结皮物,进而堵塞催化剂,极难去除。建议提前脱除大部分含有氯离子的粉尘,降低或消除结皮的生成。

郑州利孚新材料总经理李祥作《钛铝陶瓷、微晶陶瓷材料在水泥窑关键部位的应用》主题报告。李祥指出,浇注料在关键部位使用过程中易出现磨损、炸裂等问题,不规范的施工、烘干烘烤导致使用寿命更加不稳定, 无法打到业内先进指标:窑外5年使用寿命。

钛铝陶瓷复合材料是当前主要的解决方案,陶瓷材料在高温环境中拥有高强度、高抗侵蚀性,钛铝合金纤维长期使用温度1450℃,钛铝陶瓷材料钢纤维含量高达30%。

中才邦业资深产品经理郑金如作《布袋收尘器智能诊断方案分享》主题报告。郑金如表示,布袋收尘器是水泥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设备,能够过滤排放气体和收集粉尘。他指出,当前人工巡检存在如工作量大、风险高、发现难、定位难等问题。布袋收尘器智能诊断方案能够降低设备使用成本,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山东天瑞重工建材事业部总监施文国作《新质生产力磁悬浮装备助力水泥建材行业节能低碳高质量发展》主题报告。施文国介绍了磁悬浮动力节能装备的五大核心技术:

1、高效永磁同步电机:与三元流涡轮直联、传动效率高,达到能效一级

2、磁悬浮轴承系统:无摩擦,免润滑,高效率、低噪音

3、流体部件:三元流叶轮后弯式设计,最高气动效率达到89.8%

4、高效变频器及转自防跌落系统:自主研发变频技术,高效、节能

5、智能运维管理系统:物联网与大数据深入融合,全生命周期设备运维管理

浙江中锦材副总经理郑益琪作《煤料混烧技术,助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主题报告。针对撒料箱改造,郑益琪指出,撒料安装位置过高,对物料在预热器停留时间和热交换影响较大,下移撒料箱长度也等于延长了分解炉鹅颈管的长度,投资少,见效快。但要考虑撒料覆盖面积、热交换能力、物料的冲击力才能确定技改方向。

在旋风筒进口改造方面,郑益琪表示,旋风筒进口与立柱变径角度过大,会造成系统负压升高,负压越高、风量越小。

郑州真金耐火总工付鸿正作《国产高档镁铁尖晶石砖在日产万吨大型水泥回转窑上的应用》主题报告。付鸿正介绍了我国水泥及水泥窑用耐火材料的发展现状。

我国干法水泥回转窑大多为6000t/d级以下的生产线,随着水泥行业的发展,目前最大产能 10000-12000 t/d ,国内已建成和在建10000t/d以上生产线的数量已经30余条。

最近十年,国内以含铁原料生产的各类碱性耐火砖,解决了我国水泥行业耐火材料无铬化问题,基本满足了5000t/d以下水泥回转窑对无铬耐火材料的需求。

付鸿正表示,随着回转窑窑径的加大,回转窑的椭圆度随之增加,耐火砖受到的机械应力与热应力相应增加,对耐火砖的性能有了更高要求。

河南中材环保市场营销部副部长刘栋作《高温低尘SCR(尘硝一箱化)技术在5000t/d水泥生产线上的应用》主题报告。刘栋介绍,针对水泥行业NOx超低排放要求的逐步提高尤其是将氨逃逸指标纳入标准和监测范围后,现采用的低氮燃烧技术、分级燃烧技术、SNCR脱硝等技术均难以长期稳定满足50mg/Nm3超低排放及氨逃逸要求,因此满足水泥NOX超低排放要求同时满足氨逃逸标准的最佳工艺采用较为成熟的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是非常必要的。

山东爱亿普环保技术总工荣卫龙作《高性能脱硝催化剂在水泥窑脱硝工艺中的应用》主题报告。荣卫龙介绍,催化剂按要求的寿命设计,在寿命期内,脱硝率、氨逃逸、氨水消耗量没有明显变化。如果设计少了,或者催化剂性能不足,运行一段时间以后就会出现需要大量喷氨才能达标的现象,相当于”动力不足,需要人去推车“。

荣卫龙表示,如果想要达到跟全新料催化剂相同的使用寿命和效果,可以增加催化剂的用量来提高基本活性和富余活性。但是由于原料中存在各种各样的杂质,使得催化剂的 SO2/SO3 转化率指标一般较高,会导致产生的 ABS 物质堵塞和腐蚀后续的设备,损失更大,得不偿失, 因此虽然国外脱硝技术发展比国内早 50 多年,但很少有使用添加废旧原料的催化剂。

南京玻纤院总经理助理魏涛作《水泥行业特殊工况收尘器系统用滤料技术升级及项目应用》主题报告。魏涛指出,当前成品收尘系统存在着过滤风速高、粉尘排放不达标、清灰效果差、系统阻力高等问题。

魏涛表示,目前水泥磨成品收尘器粉尘要求达到超低排,同时进一步降低系统运行阻力,降低生产电耗,折叠滤筒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钢研华普科技总工康敏辉作《金属膜在水泥行业的应用探讨》主题报告。康敏辉介绍,金属膜滤袋可以对高温烟气进行高精度除尘,实现高温低尘脱硝,有效防止脱硝催化剂中毒,使废气达到超低排放标准。其减少了高尘对催化剂的磨损,催化剂的寿命可长达5年。催化剂的使用量仅为高尘脱硝和中尘脱硝的1/4,减少危废的处理量,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金隅通达耐火技术研发池朋作《水泥窑节能新技术》主题报告。池朋介绍,我国大型水泥回转窑一般使用硅莫砖和镁铝尖晶石砖。由于其导热率偏高,水泥回转窑运转过程中前后筒体外壁温度过高,平均350℃左右,最高可达400℃。

池朋表示,水泥窑用特种莫来石砖具有低显气孔、低密度、高荷重软化温度、高热震稳定性、低导热的优点。

江苏凯达新材料董事长周桂华作《新型纳米复合高强度陶瓷内筒挂片助力水泥企业降本增效》主题报告。周桂华表示,现在水泥预热器内筒普遍采用的是耐热钢材质的挂片,但是因为预热器内筒的高温、高速气流以及含碱量过高、氯离子超标等有害物质的腐蚀加快了物料的冲刷等特殊工况,造成耐热钢材质挂片很快被氧化腐蚀,并且出现逐层断裂脱落现象,从而堵塞预热器被迫停窑检修,耐热钢内筒挂片低于窑衬使用周期,造成检修不同步,极大的影响了生产。

周桂华表示,纳米复合陶瓷能够显著提升强度、韧性和耐高温性能,同时纳米复合材料也能提高材料的硬度、腐蚀性、弹性模量,并对热膨胀系数、导热系数、抗热震性产生影响。

浙江大维总工季旭东作《水泥窑SCR特殊工况应用案例分析》主题报告。季旭东介绍,目前国内实施脱硝超低排放改造均采用了SNCR+SCR脱硝技术,现已有200条生产线以上采用了SCR脱硝技术,水泥窑尾实施SCR改造降低NOx排放是水泥减排的技术改造的方向。

季旭东表示,水泥行业SCR应用技术已成熟,水泥企业更关注自身生产线特殊工况下的应用场景。

上海万澄环保市场部部长刘文静作《以HeSNCR为核心的超低排放联合解决方案》主题报告。刘文静介绍,HeSNCR作为高效精准的SNCR系统,在与SCR结合时更能发挥他的价值,前端预热器喷氨,SCR利用氨逃逸与辅助喷氨再脱硝,可实现超低排放50mg/Nm3与氨逃逸5mg/Nm3。HeSNCR+SCR联合解决方案技术不是两种工艺的简单组合,它是结合了 SCR 技术高效、HeSNCR 技术投资经济适用的特点,两者结合的一种新型方案。

南京凯盛开能工程部部长孙政军作《高效余热发电系统推广及应用》主题报告。孙政军表示,水泥企业受到了市场竞争加剧、上游原燃料成本高和环保能耗约束力增强等多重不利因素冲击,企业需要更加注重运营效率、成本控制和盈利模式的创新,以应对市场的变化和挑战。水泥行业已经全面进入了“运营为王”的新时代。

孙政军介绍,高效再热技术发电系统循环热效率高,系统的电耗低,能够更好地利用生产线富余废热烟气,提高发电效率。

江苏吉达粉体总经理朱顺明作《实现P.O42.5粉磨电耗19.9kWh/tP.C42.5降低熟料配比10-30%新技术》主题报告。朱顺明介绍,低能耗高性能水泥生产的影响因素众多,纷繁复杂,涉及水泥生产的原材料、配比、煅烧、粉磨等方方面面。

为适应国家水泥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节能降耗新政策,江苏吉达粉体工程设计研究院自主研发了第三代“水泥半终粉联合粉磨工艺系统”,该系统在国内水泥企业的新建及改造水泥粉磨生产线上得到成功应用。

中国水泥网高级顾问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樊粤明、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吴笑梅、中国水泥网高级顾问贾华平、亚洲水泥(中国)控股公司执行长张振崑、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红梅、中国建材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研究总院院长彭学平、中国建材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研究总院副院长褚彪、中国水泥网高级顾问 郑州同辉设计院教授级高工巴太斌、中国水泥网高级顾问 坚构建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亮国等专家聚焦 “装备更新 降本增效 技术升级”的会议主题,共同探讨了“水泥新国标实施标准与检测”“矿山资源利用”“水泥企业转型”等问题。

场内精彩纷呈的会议报告令嘉宾们掌声连连,场外琳琅满目的展台也让人受益匪浅。

一天半的会议为行业提供了一个开放交流、探讨、学习的平台,现场高朋满座,气氛热烈。6月14日下午,与会嘉宾们还参观了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级绿色矿山——句容台泥水泥有限公司。

未来,中国水泥网也将继续与全行业一起,让技术在交流中传播,让思想在沟通中碰撞,推动水泥行业向更高能效、更绿色环保的未来迈进!

编辑:戴冬虞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凡注明来源水泥网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联系电话: 0571-85871513,邮箱:news@ccement.com。(免责声明)

相关资讯

上拉加载更多
缩小

放大
  • 标准
  • 特大
取消
发布
发布成功

打开水泥网APP阅读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