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点击页面右上角 ···

2、然后点击 “在浏览器打开”即可

《江西省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

水泥 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07-04

江西省发布《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全面绿色转型。计划包括发展方式绿色转型、重点领域碳达峰、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等七大行动,力求在生态环境质量、绿色低碳发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四个方面走在全国前列。通过实施这一系列措施,江西旨在到2026年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取得显著成效。

新闻发布会现场(文颖 摄)

  7月3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发改委联合召开《江西省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新闻发布会。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王前虎解读《江西省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省能源局局长温俊杰,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徐鹤飞,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级生态环境监察专员杨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王小永,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曾晓军,省林业局总工程师李木兰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徐承主持新闻发布会。

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徐承(文颖 摄)

徐承: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到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王前虎先生,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省能源局局长温俊杰先生,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徐鹤飞先生,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级生态环境监察专员杨鹏先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王小永先生,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曾晓军先生,省林业局总工程师李木兰女士,请他们介绍我省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下面,先请王前虎先生作介绍。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王前虎(文颖 摄)

王前虎: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衷心感谢各新闻单位对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6月6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江西省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下面,我就《三年行动计划》出台作个简要介绍。

一、出台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生态文明建设寄予厚望,三次考察江西时都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全面绿色转型,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高地。省委和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将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作为重点打造的“三大高地”之一,省委十五届五次全会通过《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的决定》,明确实施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三年行动计划。

江西自2016年6月列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以来,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殷殷嘱托,牢牢抓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历史性机遇,以机制创新、制度供给、模式探索为重点,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试验区阶段性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高效能”制度体系成为全国样板。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42项改革成果在全国推广,成功列入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和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重点省。生态江西品牌更加响亮。森林覆盖率长期稳定在63.1%、位居全国第二,生态质量指数保持全国领先,空气优良天数比率、PM2.5平均浓度两项指标稳居中部六省第一,长江干流江西段连续6年、赣江干流连续3年保持Ⅱ类水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8.1%,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1.2万亿元,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装机容量占比达55.2%,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获得国家通报表扬。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关于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的决策部署,立足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省发改委会同省有关部门认真谋划全面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重点任务,形成了《三年行动计划》。

二、目标任务

我们将实施“七大行动”,努力做到“四个走前列”,力争到2026年江西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10周年之际,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中向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初步形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全面建立,形成不同类型区域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样板,探索一批在全国范围内可学习借鉴、可复制推广的首创性标志性制度成果,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取得显著成效。

实施“七大行动”,即:一是实施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行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加强绿色低碳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注入绿色发展新动能。二是实施重点领域碳达峰行动,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扎实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交通运输和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持续优化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和方式。三是实施生态环境质量提升行动,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强化城乡环境治理,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进一步厚植绿色生态底色。四是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行动,加强生态修复治理,健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全面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五是实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行动,完善生态价值制度化评价,提升生态资源市场化运营,推进生态产业规模化发展,推动生态财富向经济财富转变。六是实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化行动,完善法规标准,健全生态制度,强化政策支持,持续提升生态文明治理效能。七是实施生态文化培育行动,打造生态文化品牌,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凝聚生态文明建设共识与合力。

努力做到“四个走前列”,即:一是努力在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上走前列;二是努力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上走前列;三是努力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上走前列;四是努力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上走前列。

三、组织实施

为推动各地各部门抓好组织实施,确保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落实,省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将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政策一致性评估,以年度重点工作协同推动行动计划有序实施。各地各部门按照本行动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细化落实举措,强化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加强宣传引导,及时总结推广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经验、有效模式和典型做法。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全面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加快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

徐承:谢谢王主任!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举手,并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央广网记者(文颖 摄)

央广网记者:我们关注到,在《三年行动计划》中,将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作为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的重点任务之一。请问“十四五”以来江西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主要成效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王小永(文颖 摄)

王小永:工业是用能和碳排放大户,加快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对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意义重大。“十四五”以来,我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产业结构的绿色含量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6个百分点,制造业高耗能行业用能占比稳定在50%左右,锂电池等“新三样”成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二是能源资源利用水平提升,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9.5%,优于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以上;废钢铁年均利用量超1000万吨,制造业一般固废综合利用率超90%。三是绿色标杆培育能力提升,新增国家级绿色园区13家,新增数量居全国第三位;国家规范公告的废旧动力电池再生利用、废钢铁加工利用企业数量分别居全国第一位、第五位,国家级能效、水效领跑者实现重大突破。

下一步,全省工信系统将深入落实《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实施“三大行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厚植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首先,大力实施“1269”行动计划,锻造产业绿色竞争新优势。一方面,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优化调整产品结构、用能结构、原料结构,推进工艺流程再造,扩大高端钢铁、绿色建材等产品供给,到“十四五”末,钢铁、水泥熟料等产业达到能效标杆的产能比例超30%。另一方面,壮大新兴产业规模,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锂电、光伏等绿色低碳制造业,实施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打造一批千亿级的新兴产业集群。

其次,大力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提升绿色制造水平。完善政策体系,出台制造业绿色化发展实施方案、绿色制造梯度培育办法,细化预拌混凝土等行业低碳转型计划。严格能效约束,加大节能审查力度,创新实施部门联动的工业节能监察,分区域、分行业强化工业用能监测管理。推动资源综合利用,提高电炉钢、再生有色金属产能比例,扩大工业固废利用规模,推动再生资源利用企业规范发展。强化服务支撑,持续推进“江西绿色制造服务行”,深挖绿色发展潜力,推动重点园区、重点企业争创国家绿色示范标杆。

第三,大力实施工业设备更新行动,加快技术装备绿色升级。落实全省工业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分产业推广绿色低碳工艺技术,加快老旧设备替代和不达标设备淘汰,推动锅炉、电机、变压器等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改造。推进“千项技改、万企升级”,围绕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方向,扶持重点技改项目1000个以上、开展技改升级企业1万家以上。

江西卫视记者(文颖 摄)

江西卫视记者:矿山生态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能否介绍下我省在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方面进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曾晓军(文颖 摄)

曾晓军:感谢您对矿山生态修复的关注。矿山生态修复对于保障生态安全,统筹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具有重要作用。作为矿业大省,我省现有生产矿山600余座,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仍有约9万亩待修复,全省矿山生态环境监管压力大、生态修复任务重,省自然资源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稳步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工作。

一是强化政策保障。在全国出台首个矿山生态修复领域省级地方性法规,并从加强源头管控、吸引多方参与、积极招才引智、强化协调联动等方面,明确提升矿山综合治理举措。

二是提升管理效能。深入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新设矿山的开采规模、服务年限需符合矿产资源规划要求,鼓励已有矿山增储上产和整合开发,提高大中型矿山比例。扎实推进绿色矿山建设,2018年以来新建矿山严格按照绿色矿山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其他生产矿山加快改造升级。开展矿山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行动,建立多部门参与的矿山生态环境长效监管工作机制。对矿山企业生态修复义务履行情况实行“双随机、一公开”年度检查,将问题企业列入异常名录或严重失信主体名单。

三是实施重大工程。完成赣州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试点项目,治理废弃矿山面积119.59平方公里;完成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任务,修复废弃矿山357座,面积2.47万亩;实施赣州和抚河流域两个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前不久,又成功申报江西长江流域(赣江中游-湘江源片)、江西长江重点生态区(饶河源-信江流域)2个示范工程,项目总数居全国首位,将修复历史遗留废弃矿山6.5万余亩。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规范矿业权出让。矿业权出让前,广泛征求生态环境、林业等部门意见,对各类限制禁止勘查开采区严格按规定避让或保护。将矿山生态修复要求纳入矿业权出让公告和出让合同,引导矿业权人切实提高生态保护修复意识。

二是有序开展绿色矿山建设。根据有关要求,制订我省绿色矿山建设相关文件,细化目标任务。开展国家级绿色矿山遴选和年度绿色矿山抽查检查。对剩余储量可采年限不足3年的生产矿山,按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进行生产管理,做好闭坑前的生态修复工作。

三是扎实推进矿山生态修复。以矿山生态修复基金管理为抓手,督促企业履行“边开采、边修复”义务。大力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地方标准研究,探索建立生态修复技术名录。持续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建设。继续落实省级奖补制度,安排省级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项资金用于废弃矿山生态修复。

中国江西网(信息日报)记者(文颖 摄)

中国江西网(信息日报)记者:《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等一系列目标,请问如何实现这些目标达到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的要求?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级生态环境监察专员杨鹏(文颖 摄)

杨鹏:省生态环境厅将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推进美丽江西建设,大力促进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协同增效,以实现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的目标要求。

一是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上取得新突破。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加强科技支撑,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以降低PM2.5浓度为主线,强化源头管控,大力推动NOx和VOCs减排,加快完成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积极推进水泥、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强化秸秆露天焚烧管控,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持续开展饮用水安全保障提升、开发区污水收集处理提升等专项行动,强化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稳定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加强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和农用地污染源头防控指导,有序推动全省开展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持续发挥生态环保督察“利剑”作用,坚持督帮一体,聚焦各类督察问题整改,不断压实整改责任,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全过程跟踪问效。

二是在全面推进美丽江西建设上迈出新步伐。加快实施全面推进美丽江西建设2024年重点任务清单,通过“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推动美丽江西建设各重点领域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巩固提升“1+6”市县两级美丽建设试点成果,谋划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的美丽江西建设实施体系和推进落实机制,积极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加强美丽建设系统谋划和制度设计。以建设美丽江西先行区为着力点,分类施策推进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建设,研究制定更多具有江西特色的美丽建设标准指南,着力打造一批美丽学校、美丽工厂等“美丽细胞”,加快形成样板示范、以点带面的良好态势。

三是在推动全省自然生态保护上开创新局面。强化生态保护修复与监管,加强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配合有关部门推进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加大对生态破坏问题的监督力度,依法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健全完善监管网络,强化任务责任落实,推动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和评估。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立法调研,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扎实推进示范创建提档升级,探索实践“升级版”的示范创建模式。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不断提升创建质效,力争我省国家级示范创建数量进位赶超。引导和激励已命名地区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探索“两山”转化模式,协同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发展,促进生态产品价值有效转化。

江南都市报记者(文颖 摄)

江南都市报记者:我们关注到近年来江西在加快建设现代林业产业示范省,请介绍下我们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成效?

省林业局总工程师李木兰(文颖 摄)

李木兰:感谢您对林业工作的关心关注。2021年,国家林草局与江西省决定共建现代林业产业示范省,我省是全国两个局地共建现代林业产业示范省的省份之一。省林业局抓住机遇,大力推进油茶、毛竹、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主要举措和成效有。

一是持续强化政策引领。2020年以来,省政府连续三年先后出台推动油茶产业、竹产业、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和政策引领。去年,省委、省政府启动实施油茶资源扩面提质、产业转型升级、山茶油市场开拓等三项行动,着力推动油茶三产融合发展。省人大出台全国首部规范油茶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的地方性法规。省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出台加快推动“以竹代塑”发展若干举措,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

二是加大项目资金保障。成功争取中央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奖补项目先后落户吉安、赣州两地,中央财政安排奖补资金11亿元,其中吉安5亿元、赣州6亿元。省财政持续加大对林业产业发展的投入,新造油茶补助由每亩500元提高到1000元,竹产业毛竹低改、笋竹两用林建设、雷竹新造补助分别从每亩150元、250元、350元提高到300元、500元、600元,森林药材一年生草本和多年生草本培育补助分别从每亩80元、200元提高到200元、400元,支持全省建设油茶、竹林、森林药材示范基地,拓展资金使用方向,由主要支持一产发展向支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转变。打造面向全省林农林企的林业金融服务平台,推出公益林(天然商品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油茶长周期贷款、林下经济收益权贷款、“林农快贷”等金融产品,全省累计发放林权贷款338亿元。

三是健全完善产业链条。与中国林业集团按照“央地共建”模式成功组建中林(江西)林业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推动鲁丽集团新建百亿元竹木新材料加工项目落户吉安市安福县。在北京、上海分别召开江西油茶产业政策说明暨项目推介活动,吸引国内相关头部企业来赣投资油茶产业,签约油茶项目11个,签约金额12.8亿元。积极引导各地打造“一县一品”产业发展新业态,涌现出“南康家具”“弋阳雷竹”等林业产业集群。

四是坚持林业科技创新。瞄准林业产业关键技术难题,设立了油茶、毛竹、樟树科研专项,每个项目安排科研资金1000万元以上开展技术攻关。建立油茶、毛竹、林下经济科技示范基地150多个。开发“林技通”APP,实现林农与专家的线上交流,服务林农突破1000万人次。依托林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支持产业发展,立项实施毛竹、雷竹、薄壳山核桃、青钱柳、铁皮石斛等多个经济林品种及木竹材加工等相关研究项目。开展送科技下乡、科技特派员行动等科技服务活动,对接全省林业企业、专业合作社,解决一大批林业生产实际问题。

五是唱响森林旅游品牌。积极打造以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为主产品的旅游目的地,截至目前,全省有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6处、省级森林康养基地155处。成功举办三届“鄱阳湖国际观鸟季(周)”和三届“江西森林旅游节”,不断唱响江西生态品牌、旅游品牌。

通过以上措施,江西油茶、毛竹、林下经济等林业产业快速发展,三大重点产业经营面积、产量、产值均位居全国前列,产业带动从业人员约800万人。全省有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53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364家;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2家,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34家,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32家。2023年林业总产值突破6500亿元,位居全国第一方阵。林业产业在促进生态富民、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省政府网站记者(文颖 摄)

省政府网站记者:江西作为全国第2个、中部第1个同时开展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改革试点的省份,请问我省在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以及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等方面有什么做法和成效?

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徐鹤飞(文颖 摄)

徐鹤飞:近年来,江西以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新路径,扎实推进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新模式,助力我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截至4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新发放碳减排贷款212亿元,带动碳减排量约578万吨;累计办理绿色票据再贴现392亿元,发行绿色债券656亿元。

一是纵深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强化政策引领,先后出台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若干措施、全省绿色金融发展规划等文件,形成远中近期结合和金融、财税、产业融合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体系。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中国银行江西省分行、江西银行分别落地“碳减排挂钩”风电并购贷款、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中航信托发行全国首单“碳中和”主题绿色信托计划,抚州“畜禽智能洁养贷”“信用+经营权贷款机制”等做法在全国推广。加快绿色项目推选,2024年首批认证绿色项目473个,总投资1697亿元,其中符合碳中和项目110个,符合碳减排支持工具项目85个,气候投融资项目372个。

二是加快推动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我省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改革创新成果,加快推动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的有机融合,让绿色金融更普惠、普惠金融更绿色。赣州市编制绿色普惠金融识别目录,赣州银行、九江银行、赣州农商银行、赣州银座村镇银行等4家试点银行累计发放绿色普惠金融贷款422笔、共15.1亿元。吉安市聚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需求,创新推出“富硒贷”“油茶贷”“蔬菜贷”等特色产品,为农业产业提供绿色贷款2.1亿元。迭代升级“赣金普惠”4.0版,设立绿色金融专区,发布绿色金融产品63款,撮合融资24.5亿元。5月末,全省普惠小微贷款9259亿元、涉农贷款2.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1%和9.2%,分别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0.5和0.6个百分点。

三是积极探索转型金融和绿色金融有效衔接。在九江、萍乡和鹰潭开展转型金融实践,制定转型金融工作指引(试行),鼓励各地立足产业实际,探索富有特色的绿色转型金融路径。萍乡市搭建数字碳金融服务平台,建立701家规上企业碳账户,推出低碳转型企业、项目共114个;九江市制定绿色低碳转型服务框架,摸排147家规上工业企业的碳排放表现;鹰潭市编制全国首个铜产业转型金融支持项目目录,依托特色产业监测体系,监测铜企业碳排放情况,为转型金融创新产品提供数据支撑。基于碳数据,创新推出将贷款利率与碳排放综合表现挂钩的金融产品。比如,萍乡市的“数碳融”“云碳贷”,九江市的“碳效贷”,鹰潭市的“绿碳挂钩贷”“转型升级贷”等。国际合作取得零的突破,九江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开展转型金融项目合作,成为大陆首家加入碳核算金融联盟的商业银行,为地方法人银行探索转型金融作出了示范。

凤凰网记者(文颖 摄)

凤凰网记者: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也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主战场”。请问江西省能源局在加快绿色转型,支撑实现全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的工作考虑有哪些?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省能源局局长温俊杰(文颖 摄)

温俊杰:近年来,我省持续优化能源结构,一手抓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一手抓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全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取得积极进展,为支撑实现我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

一是大力推动新能源加快发展,新能源成为电力装机的主体。坚持市场导向,按照“生态优先、因地制宜、能建尽建”的原则,推动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加快发展。随着我省新能源特别是屋顶分布式光伏的快速增长,2023年全省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历史性超过火电,这是我省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取得的重要标志性成果。截至今年5月,我省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3536万千瓦,占全省总发电装机容量的55.2%。其中,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装机为2974.5万千瓦,比“十三五”末增长117.8%,用了不到三年半的时间翻了一番多。新能源装机占全省总发电装机容量达46.4%,超过全国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左右,在华中电网区域位列第二,绿色成为了我省电力装机增长的“主色调”。

二是大力推动新能源消纳能力建设,绿色电力利用水平不断提升。为适应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发展的需要,我省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源网荷储协同发力,着力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新能源利用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一方面,加快推进新能源配套电网项目建设,为新能源消纳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深入开展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着力提升支撑性电源调峰能力,改造机组32台、1680万千瓦,通过提升火电机组出力的柔性,进一步拓展新能源消纳的空间。第三,有序推进新型储能建设,建成投运新型储能69万千瓦,铅山压缩空气储能等2个项目入选国家新型储能项目试点。第四,着力增购区外可再生能源电力,我省外购电力中可再生能源电量占比超过80%。2023年,我省全年消纳可再生能源电量662亿千瓦时,消纳非水可再生能源电量364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分别达32.7%和18%,连续5年超额完成国家考核任务。

三是大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全省所有统调煤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围绕加快构建我省清洁煤电供应体系,提升煤炭清洁利用水平,统筹推进全省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其中节能降碳改造34台、2000万千瓦,供热改造28台、1828万千瓦,连续三年超额完成煤电机组“三改联动”任务,截至目前,全省所有统调煤电机组均实现超低排放,全省度电煤耗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克左右,按照去年全省1200亿千瓦时火电发电量来计算,相当于节约标煤6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5万吨。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准确把握能源领域作为碳达峰碳中和“主战场”的定位,妥善处理好新能源与传统能源、能源开发与节约利用等关系,全力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一是着力推进新能源发展,完善配电网建设,进一步拓展新能源电力消纳空间。二是着力推进第二回入赣特高压、闽赣联网工程建设,引进更多的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三是着力推进抽水蓄能项目建设,完善抽水蓄能、新型储能体系,为推进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以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助力我省绿色低碳转型,为奋力实现我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当好“主力军”。

徐承: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编辑:CcementAI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免责声明)

相关资讯

上拉加载更多
缩小

放大
  • 标准
  • 特大
取消
发布
发布成功

打开水泥网APP阅读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