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点击页面右上角 ···

2、然后点击 “在浏览器打开”即可

张安平:结合水泥行业优势,实践跨界循环经济

水泥 台湾“工业技术资讯月刊” 2019-10-22

“身为水泥人,我骄傲!”

  张安平,事业横跨水泥、环保、观光、能源等领域,为跨界创新型舵手。2017 年临危受命,接掌台泥企业团,将台泥转型为环保工程公司,版图跨向欧亚大陆,营运成长再创新高。“身为水泥人,我骄傲!”张安平关注工业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寻找人类发展与环境间之平衡,开创循环经济大未来。

  25岁,进入纽约市政府,带领200多人的团队,参与濒临破产的市府财务重整计画。28 岁,在中美断交的动盪时局中,与父亲、业界人士赴美奔走游说,争取制定《台湾关系法》。他的父亲,是台湾嘉新水泥的创办人张敏钰;他的岳父,是台湾水泥创办人之一、两岸交流重要推手—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

  他,就是现任台泥企业团总执行长暨台湾水泥董事长张安平。

  张安平作风开明,学识文采兼具。他博览群书,独钟文史哲学和艺术,生意人谈绩效数字,张安平每场法说会、股东会,却总是以永续主题开场,强调台泥对社会、员工、股东三方负责,赚合理利润,不是最大利润。他作诗、写书,信手拈来满是历史典故;他潜水、骑马,专业技术挑战自我极限。

  屡次转危为安 一肩扛起家族责任

  张安平从嘉新水泥董事长、ICRT 电台董事长、中嘉网路董事长、和信超媒体营运长到云朗观光集团执行长等,横跨产业幅度之广,台湾少有人及。

  为了完成母亲临终前的嘱託,27 岁时决定从美国回台接手嘉新水泥副总经理,顺利解决公司 6,000 万美元债务,从此与家族事业紧密相连。

  2001 年,积极布局电信网路事业的妻舅辜启允过世,在辜振甫的请託下,张安平进入和信集团,出任和信超媒体营运长和中嘉网路董事长。接著将中信饭店体系改造为云朗观光集团,现已成台湾最大的连锁饭店品牌。2 年前,因时任台泥集团董事长的辜成允意外故去,为了完成对老丈人的承诺,张安平主动扛下台泥,稳住公司营运。从水泥、科技,到金融、媒体、观光,即便产业跨距极大,张安平却总能转危为安,让公司稳定中再创高峰。对此,张安平淡然表示:“我的生命其实都不是我选择的,全是 Happen to Happen。”

  下苦功学习 找出致胜关键

  张安平一直对台泥集团有割捨不了的责任,同时也谨守对长辈的承诺,“我们唯一可以控制自己的事情,就是讲出来的事,尽力做到。”

  张安平口中的“做”,是极度专心致志的表现。“完全 Focus,功课非做不可,而且是扎扎实实的功课。”刚接手台泥时,他曾连续 40 天、每天花 10 小时研读资料,连过年也待在公司裡,接著马不停蹄地勤跑两岸工厂,只为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台泥的发展与未来经营策略。

  每当他接手新事业时,都是如此下苦功研究,先建立对这个产业的“看法”,也就是所谓的愿景,“每个生意都有它的致胜关键,不会太多,可能就 1 到 3 个最重要的因素。”

  比如他经营旅馆,关键就是端出特色产品,还要有故事,让人住过以后留下深刻印象。即使是连锁旅馆,也不用相同模式複製,所以云朗旗下每间饭店,全都有著独一无二的风格美学。

  不求名利 只求尽力

  面对接手的过渡期,他从不做过大的改变,“我喜欢 Evolution,不喜欢 Revolution,是演变而不是革命。”他也不喜欢用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方式树立威严,“你要和每一个人当朋友,只有这批老臣才可以告诉我每个细节。如果大家只是被动地跟你做事,这样是做不成的。"

  另一个关键是,他从不批评上一任经营者的决策,“每个人的领导方式和个性不一样,方向也不可能完全一样,没有谁对谁错,在商界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永远没有单一答案。"他以切蛋糕比喻,有人喜欢不停对切,有人喜欢直接切一小块,“最显而易见的答案就是,没有一个绝对正确的方法来切这块蛋糕。”

  他总是在集团需要时,挺身而出;完成任务,潇洒不恋栈。他笑著说:“其实我没什么太大野心,只是把一件事尽力做到最好。”

  张安平从没想过要缔造甚么纪录或里程碑,却总能交出亮眼成绩,不仅经历过的危机都圆满落幕,接手台泥后,2018 年营收、获利均创历史新高。“我做任何事都当作生命的一部分,而不是当作一份工作;我相信,如果全心全意,事情就会好起来,”这不仅是他的心路历程,也是给年轻人的真诚建言。

  张安平总是在集团需要时挺身而出;完成任务,潇洒不恋栈。

  推动循环经济 让水泥业转型

  接手台泥后,张安平积极推动转型。他不再喊出目标 1 亿吨产能,甚至拿掉全产全销的 KPI,转投入永续环保。现在的台泥,不只是一间水泥厂,更是一间处理人类文明与大自然关係的绿色环境工程公司,“循环经济就是我认为未来水泥业要走的路。”张安平如是说。

  水泥窑协同处理废弃物技术,是以水泥製程平均超过摄氏 1,300 度高温,如同火山爆发时岩浆的热力,分解戴奥辛及多种人类製造出之废弃物,为社会解决社会问题;台泥和工研院合作碳捕获技术,透过捕捉水泥烧製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养殖雨生红球藻,再从中萃取出高价值的抗氧化圣品“虾红素”,开发成食品或保养品,预计 5 年后可达到商业规模。

  自担任台泥董事长以来,对内、对外,张安平总是不断沟通经营价值观,及水泥的价值与责任。“现在台泥能有这样的成果,是前人种树,但 5 年后我们可以收穫什么?就是现在种的东西。”虽然这些永续投资还未能帮台泥赚进任何利润,但张安平眼光放得很远,不只帮公司未来铺路,也在解决现代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既可对社会有贡献,又是生意的利基,这就是双赢。”

  纵横商场 40 年,张安平观察,“台湾讲太多接地气,我倒认为,现在台湾产业必须要接世界气才行。”产品落地固然重要,但受限于市场规模,未来产品必定要走向世界化。如同他最热衷的大航海时代故事,600 年前,远征的葡萄牙舰队揭开全球化序幕,现在,不管台泥或台湾产业也要启程出发,勇敢航向世界。

  台泥花莲和平厂和工研院合作,捕捉水泥烧窑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养殖雨生红球藻,再从中萃取出高价值的抗氧化圣品“虾红素”,开发成食品或保养品。

编辑:余婷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凡注明来源水泥网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联系电话: 0571-85871513,邮箱:news@ccement.com。(免责声明)

相关资讯

上拉加载更多
缩小

放大
  • 标准
  • 特大
取消
发布
发布成功

打开水泥网APP阅读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