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点击页面右上角 ···

2、然后点击 “在浏览器打开”即可

40年国企改革:宋志平做对了什么

水泥 企业思想家 2018-10-29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不管从宏观视角还是微观视角,关心这场波澜壮阔伟大变革的读者,一定有机会读到各种相关书籍和文章。其中,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宋志平刚刚写就的《改革心路》不应该被错过。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不管从宏观视角还是微观视角,关心这场波澜壮阔伟大变革的读者,一定有机会读到各种相关书籍和文章。其中,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宋志平刚刚写就的《改革心路》不应该被错过。

  《改革心路》

  在这本书中,宋志平以短短17万多字,全程回顾了自己在国有企业工作的40年时光,而这正与中国整体改革开放及其背景下的国有企业改革,在历史时段上高度一致。由国有企业四十年改革发展的亲历者、参与者和探路者来回忆这段历史,其独特价值不言而喻。

  更值得注意的是,宋志平及其领导下的中国建材经历的这39年,在改革与发展取向和路径上,和中国国有企业改革逻辑高度吻合。中国建材如今的辉煌,完美诠释了中国国企改革的成功,也为宋志平赋予了国企领导人改革探索的示范意义。

  《改革心路》全书分为10个部分、共55个鲜活的故事,时间跨度从1979年到2018年,每个故事都代表了宋志平参与国企改革发展的重要节点、关键决策和核心思考。这些故事串连起来,既是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的成长叙事,也是宋志平作为国有企业家的成功叙事。

  这55个故事,在时序和逻辑上浑然一体,读者会有兴趣一口气读完,从而系统了解企业改革发展过程和精髓;同时,书中每个故事又单独为篇、自成逻辑,读者随意翻开任何一页,三两分钟便能领略一个具体的改革传奇。总体上,这是一本让人既不舍得中途间断,又不舍得一下子读完的好书。

  “改革从来不是繁花似锦,改革常常是荆棘密布”。四十年来,在改革大潮中摸爬滚打的国有企业家们何尝不是栉风沐雨、筚路蓝缕!事实上,我们现在用任何语言描述、形容改革的复杂、艰难和风险都不过分。但是,《改革心路》恰恰选择了最为质朴平和的语言叙事,全书没有艰深晦涩的管理理论,也见不到那种正襟危坐的官方语言。这与宋志平一向举重若轻、化繁为简的能力有关,也与他一向豁达平和、待人以诚的性格有关。

  读这本书的感觉,既不像在传统课堂上被强行单向灌输企业管理知识,也不像在MBA教学中热闹非凡的案例研讨,而更像在一个安静雅致的茶舍,听一位睿智的长者,像朋友一样聊天,耳畔是一曲《广陵散》,面前是一杯碧螺春。

  宋志平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1979年,23岁的宋志平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北京新型建筑材料试验厂(后来的北新建材)工作,36岁时担任该厂厂长,41岁时带领北新建材在香港上市。46岁时,宋志平转任北新建材母公司中新集团(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前身)担任总经理,50岁时带领中国建筑材料公司在香港上市;在此前后推动中国水泥行业规模空前地重组整合,直至变身“全球水泥大王”,公司登上《财富》“世界500强”榜单。

  其间,宋志平53岁时受命同时担任中国医药集团董事长。短短4年后,又带领国药集团登榜“世界500强”,从而他本人成为迄今为止中国唯一同时担任两家“世界500强”董事长的企业领袖,被喻为“中国的稻盛和夫”。

  2016年,60岁的宋志平再次受命,负责中国建筑材料行业两家央企(另一家是中国中材)重组,并担任重组后的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重组后的中国建材,资产总额6000亿元、员工总数25万人,年营业收入3000多亿元、六大业务领域位居全球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建材行业领军企业。

  读者不应简单以为“‘500强’其实只是‘500大’”,没什么了不起。在以宋志平为代表的几代中国企业家心中,登榜《财富》500强,一直是挥之不去的梦想和最最浓厚的情结。曾几何时,“做大”是中国所有企业家孜孜以求的最高目标,甚至进入《财富》500强一度还上升为“准国家战略”。

  尤其要注意的是,宋志平所处的建材行业和医药行业,都是市场充分竞争行业,在这样的行业做大,决不是国家意志所能决定的。用宋志平的话说,中国建材虽然是中央企业,但其出身却是“草根国企”,一切都要依靠自己。

  宋志平一直是混合所有制的倡导者和践行者,被喻为“中国混合所有制之父”。在他带领下,不论是中国建材还是中国医药,尽管在做大过程中都经历了大规模企业重组和产业整合,但这种重组绝不是“麻袋装土豆”式的合并,而是一种高度有机的整合。作为中央企业,中国建材的体量足够庞大,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其中国有资产占比仅为30%。在这个数据面前,我们能看到的只有市场化,而非国家意志。

  毫无疑问,宋志平是成功的国有企业家。他的成功,一定是做对了什么。

  中国改革开放创造的奇迹,令许多经济学家着迷。张五常曾经说过,“中国一定是做了非常对的事才产生了我们见到的奇迹”;新制度经济学鼻祖科斯说,“引领中国走向现代市场经济的一系列事件并非有目的的人为计划,其结果完全出人意料”。整体上,中国究竟做对了什么,答案是见仁见智、千差万别,但很难有标准版本。

  不过,由微观层面管中窥豹,还是能得出一些结论的,宋志平领导下的中国建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改革心路》讲述的55个小故事中,我们能够大致梳理出宋志平的逻辑、也就是国有企业改革逻辑。

  把两家企业先后带入世界500强

  宋志平的企业生涯经历和领导了无数“正确的事情”: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眼光向外;锁定核心业务、提升产品质量、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创新,市场为王;保证现金流、避免盲目决策,管控风险;持续改善工作环境和员工待遇,凝聚人心;推动产业整合,做强做大;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保持活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抢滩上市;构建良性行业竞争格局,合作共赢。

  排除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的特殊困难,宋志平的这些具体做法。似乎没有什么出奇之处,无非是在改革开放宏观语境下,以“国际化”“市场化”“企业化”三个词可以涵盖的做法。再高明的企业管理学家,恐怕也总结不出什么更多新异理论。

  相对于“做对了什么”而言,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能做对”?改革大潮中,无数企业和企业家生死浮沉,最终湮没于历史洪流之中。看起来同样的事功和末技,为什么宋志平和中国建材能在企业家和企业群体中脱颖而出?

  阅读《改革心路》发现,宋志平在带领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总能引领大势,先人一步,出奇制胜。宋志平的过人之处,在于他善于学习、勤于思考、视野开阔,能够谙熟国策事理,准确判断发展趋势、把握规则空间,在实践中既能够“以勇当先”,占尽“头部优势”;又能够“以智殿后”,成功避开探路者风险。

  技术归之于道,事理归之于心。更进一步,宋志平的成功,归根到底是大道之功和人心之功。大道至简,做企业就是要让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适应竞争,获取利润,承担责任;事业归心,做企业家,就是要对股东、客户、员工有一颗真心。

  宋志平

  宋志平经常说这样两句话,“一切源于责任”“把我的真心放在你的手心”。这个“我”,是他的本我、真我;这个“你”,是他面对的外部所有人。

  宋志平是以“真心”和“责任心”成功连接、融通了“我”和“你”,从而摒除了自他之别,“自我、本我”已经升华成为“大我、无我”。一个“心”字背后,其实蕴藏着万千气象!

  这应当是阅读《改革心路》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编辑:周程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凡注明来源水泥网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联系电话: 0571-85871513,邮箱:news@ccement.com。(免责声明)

相关资讯

上拉加载更多
缩小

放大
  • 标准
  • 特大
取消
发布
发布成功

打开水泥网APP阅读

取消
确认